“巨浪3進入空中實驗階段,意味著什么?”
“性能或超越三叉戟?潛射戰略導彈首次超越美俄。”
“釋放信號?緊張局勢或有所變化。”
“宣布進行海上試驗,實驗科目包括哪些?”
伴隨著一系列消息的發布,輿論風向雖然沒有發生180度的大轉彎,但相比起此前的一片壓抑,已經好轉了許多。
此時,距離海上試驗時間還有3天,所有人都在期待著這次實驗的內容——但當然,絕大多數人其實并沒有把它當成一次單純的“實驗”,而是當做一次針鋒相對的演習。
所以,民眾對實驗的期待值是極高的,或許真正期待戰爭的人并沒有多少,但至少,他們確實希望這次的演習,能殺一殺對方的威風。
但具體要怎么去做?
沒有人知道。
論壇上,關于演習、關于赤尾島的討論迅速火熱起來,而眾多網友的看法,都是驚人地一致。
……
帖子和數量立刻開始以驚人的速度增長,而諷刺的是,下面的評論絕大多數都是“祈禱和平”、“謹慎理智”,甚至跟一天之前網絡上的風向相比,都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午休時間的辦公室里,陳念躺在自己的椅子上用最新款的智能機刷著網頁,看著那些葉公好龍的評論,不由得覺得有些好笑。
“所以這些人真的是一批人嗎?前一天還叫囂著要打,第二天就在這理中客地說最好不打了?什么精神分裂啊!”
聽到他的話,李想搖了搖頭,回答道:
“這不算精神分裂,有幾個方面的原因吧。”
“一方面就是你說的,葉公好龍,其實并不想真的打仗,之前只是跟風叫喚而已,這部分人的數量是最多的,也是最好理解的。”
“說白了,沒有直接利益關系的情況下,大家恨不得熱鬧大點,樂子大點,但真有一天,樂子要落到自己頭上了,就沒有人笑的出來了。”
聽到他的話,陳念微微點頭說道:
“這么說也有道理——叫著要辭職的人絕對不會辭職,天天說不想活了的,去醫院做個體檢都能嚇死,也算是人之常情吧。”
“確實,不過還有一個方面,是有些眼界比較高的民眾,已經看出來問題了——這批人普遍都是資深軍迷,對軍事裝備、國際局勢的看法相比普通人要更加成熟。”
“他們能看出來,這次一旦動手,就不可能是小打小鬧。”
“所以,出于對所謂‘末日’的擔憂,他們掉轉頭來反對沖突,也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最后一點,是我們最迷惑的一點——這些人中,有對岸的影子。”
“對岸?”
陳念驚訝地重復了一遍,下意識地撓了撓頭。
“什么意思?老美想,對岸現在反而不想了?”
“不清楚。”
李想的臉上也是一副莫名其妙的表情,思索良久之后,他才開口說道:
“目前我們能想到的唯一一種可能,就是對岸內部出現了分化,并且是高層的分化。”
“有人不想當馬前卒。”
“輿情方面的動向,就是一個典型的信號。”
“有機會嗎?”
陳念立刻意識到了問題的關鍵。
雖然從目前情況來講,想要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問題幾乎已經成為了奢望,但如果對方內部出現分裂,抵抗意志出現消減的話,我方需要付出的代價,顯然會大幅度降低。
“不知道研判需要時間——算了,先不聊這個了,你們巨浪4的項目準備的怎么樣?”
很顯然,李想不愿意對這件還未確定的事情進行太多討論,并不是因為對陳念不信任,恰恰相反,他是擔心不準確的信息影響陳念的判斷,從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