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合肥,董鋪水庫中心的一座小島上。
在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數名核心負責人的陪同下,陳念漫步在這座被稱作“科學島”的湖心島上,一邊聽著身邊人殷勤的介紹,一邊順著他們手指的方向眺望著遠處的大蜀山。
“咱們這個科學島啊,從1963年建成開始,就一直是附近民眾的休閑勝地。”
“這里一年四季的風景都大有不同,各具特色。”
“尤其是秋天,那一大片果林都是碩果累累,水面上的池杉也慢慢轉紅,一到夕陽西下的時候,那就是真正的‘落霞與孤鶩齊飛’了”
聽到“導游”的話,陳念不由得有些好笑。
——
說實在的,三面環水的島上氣候還算舒適,種植在水面上的池杉也頗有特色。
但硬要說這島上的風景多好,那就是屬于沒詞硬夸了。
不過他也知道,這種酸詞也算是正常接待中一個固有的流程,不管是不是那么回事,總之先夸幾句,就當時盡盡地主的心意了。
所以,對這套流程,他也算不上多抵觸。
畢竟,他來到這里,本身就不是沖著風景、休閑來的。
他唯一的目標,就只有一個。
那就是,位于這座島中央的,那個所謂的“人造太陽”。
EAST,東方超環大規模托卡馬克裝置。
這個裝置建成于2006年,其起源于1991年3月蘇聯向華夏贈送的T7托卡馬克裝置,在1994年的時候,改造后的T7升級為HT7,并成功獲得了等離子體,成為華夏歷史上第一個超導托卡馬克。
隨后,在這一基礎之上,2003年左右,華科院提出了對HT7的全超導非圓截面托卡馬克裝置升級計劃,為保證項目便于記憶,這個建設項目最終被命名為“EAST”,中文則稱為“東方超環”。
一直到2006年,東方超環正式建成,截止到今天,它已經完成了超過兩萬次實驗,獲得超過300秒的2000萬攝氏度高參數偏濾器等離子體,并獲得穩定重復超過25秒的高約束等離子體放電。
可以說,這個裝置所代表的就是國內核聚變領域的最高技術水平,也是世界范圍內托卡馬克裝置的領先水平。
陳念還記得,EAST還刷新了等離子約束時間記錄,實現了1056秒長脈沖高參數等離子體運行,同時還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能量凈增益。
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EAST的成就都是輝煌的。
——
但相對陳念的終極目標來說,它卻又有些過于落后了。
而有關它“落后”的特點,其中最典型的一條就是:
它的體積太小了。
理想中,如果一套裝置要達到聚變的條件就必須要盡可能地去追求高beta,小裝置雖然可以實現高beta,但同樣也具有天然的劣勢。
比如,無法集成多組診斷與控制系統,無法更好地實現定標或控制。
比如,更大的體積意味著第一壁和偏濾器進入等離子體的雜質相對比例會減少,也就降低了對第一壁和偏濾器的設計難度。
再比如,更大的尺寸對設計的裕度更大,也可以建造更穩定的超導磁體系統結構.
所以,陳念這一次來的目的,就是要對剛剛建成不到5年的東方超環進行新一輪的升級,使它具備進行可控核聚變技術全方位探索的能力。
好不容易結束了“游覽項目”,一行人終于走進了等離子體研究所的大樓。
會議室里早就準備好了各類水果、茶點,最夸張的是,居然還有一大堆削好皮的椰青。
——
這也不知道是哪個坑爹貨傳出去的謠言,陳念只是當初在東汽的時候吃了太多辣,所以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