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將在上海建設大型電動車工廠,特斯拉入局?”
“消息確認!馬斯克發聲:感謝華夏官方的機會,特斯拉將盡力帶動華夏新能源產業發展,傳播先進設計理念。”
“上海工廠背后或有更大規模交易,涉及SpaceX?”
“重型火箭技術交換新能源市場機會?是賺還是虧?”
“SpaceX消息:將與華夏在LITV技術領域展開合作!”
SpaceX與華夏合作的消息很快被公開,畢竟在美國這樣一個“公開”的市場環境中,能夠影響到股價的消息,基本很難被隱藏。
華夏相關部門對此倒是并不在意——只聽說過聽說過自己有的技術要對別人保密的,還沒聽說從別人手里拿了技術還要保密的。
真要是那樣的話,那就叫偷,不是換了。
然而,在官方按部就班推進著計劃的同時,輿論上對這次交易的內容卻爆發了許多質疑。
其中最核心的點就在于,切割一大部分新能源車輛市場用以換取到的LITV技術,到底值不值得?
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是肉眼可見的龐大,畢竟哪怕不考慮超導材料因素,光是一個幾乎無限的核聚變電力,就已經足夠顛覆傳統行業了。
相比較而言,LITV是什么?
普通人也許只知道,這是一種可以提高火箭運力的技術,但到底能提高多少,又能給世界帶來什么樣的改變,卻沒有人能說清。
——
事實上,哪怕不是普通人,一部分相關領域的技術人員對LITV也不看好。
論壇上,有關這項技術的討論已經進展到極為專業的水平上。
“.LITV這種技術,其實本質上更像是一種改善發動機推力偏轉能力的方法,它的核心就不是在固液轉化這個方向上——當然,我不否認這項技術對固液轉化有一定的啟發,也存在多個相似技術模塊,但問題是,想要真正實現應用,還是沒那么簡單的。”
“哪怕我們能拿到SpaceX的技術,最多也就能解決液體推進向量控制的問題,整體復雜性怎么解決?液體供應和儲存系統怎么解決?設備額外載荷的效率性怎么解決?”
“我之前跟SpaceX有過一些交流,據我所知,這些問題到目前為止,都是沒有得到解決的。”
“所以從航天人的角度來說我覺得這次交換,我們還是比較虧的。”
頭像是一只太空貓的網友發出這條帖子之后,論壇里的其他人迅速跟進,而他們的措辭,就比太空貓要激烈的多了。
“不是比較虧,是大虧特虧。”
“LITV本身就是一種陷阱技術,要不然SpaceX也不可能在研發五年之后,突然把這個項目邊緣化,轉而去研究火箭回收技術。”
“它不是可行不可行的問題當然,客觀的來講,只要愿意下本,這東西一定能造出來。”
“但是,從技術邊界上講,它的邊際收益是小于邊際成本的,坦白的說,這東西就沒有任何意義。”
“如果真的是用國內的新能源市場換LITV的話我覺得官方真的是蠢透了。但問題是,我覺得官方根本不可能那么蠢。”
“所以,大概率這只是放出來的一顆煙幕彈,鬼知道背后還有什么交易呢。”
這條評論給網友了一個全新的角度,而順著這個角度去想,事情似乎也變得沒那么不好理解了。
對啊,LITV確實不值錢,但作為交換的,真的就只是技術本身嗎?
或許,背后還有更大的棋,沒有被挖出來
當然,仔細想想,哪怕剔除掉LITV,只看所謂的上海工廠,實際上也遠遠沒有一些人下意識認為的那么虧。
特斯拉大舉進入華夏,真的能分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