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為觀止!”
看著剛剛送上來的RD180發動機的圖紙,李炳忠不由得連連感嘆。
“老毛子在航天器設計領域確是自有一套體系的材料不是最強的,加工工藝不是最強的,但硬是靠設計,就把所有的差距拉平了。”
“光是一個渦輪泵,就可以看得出他們的技術積累。”
“泵后擺技術帶來的燃氣管道壓力提升問題,哪怕放在現在,我們都很難解決,更不要提雙增壓泵對燃料室增壓的設計了。”
“如果不是看到文檔,我們甚至都搞不明白增壓設計對葉片空泡效應影響的具體路徑是怎么樣的”
“上面把這臺發動機和框架技術要過來真的是一步好棋,后續在實際制造LITV發動機的時候,很多本來需要多次試驗驗證的問題,現在就可以說是迎刃而解了。”
聽到他的話,對面的助理羅文贊同點頭。
“確實很強——其實說實話,光是復制都不簡單。”
“不過,這臺發動機是星火要過來的,他們后續會撥人過來指導,我們的壓力倒是沒有那么大。”
“那也不能什么都靠他們啊——對了,你說起這個,星火派的人,今天應該就已經到了。”
“未來幾個月的時間,那邊的專家會全程參與LITV發動機項目,到時候你抓住機會,跟他們搞好關系。”
“不說要撈什么好處、撈什么科研資源,哪怕是單純跟著他們學一學也是好的。”
“畢竟,星火現在掌握的科研團隊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最頂級的,多跟他們交流交流,也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發。”
“明白,你放心,我心里有數。”
羅文趕緊回答道。
事實上,他心里很清楚李炳忠這番叮囑的含義。
一個詞:借勢。
此前發動機項目,已經讓這個小團隊大大地向前跨了一步,達到了以往不能想象的高度,但遺憾的是,在整個項目的進展過程中,這個團隊跟星火并沒有太多直接的接觸。
雙方的溝通停留在、也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面,甚至絕大部分的信息傳遞,也是通過加密文件達成的。
李炳忠一直想要見一見搞出了技術的那群人,但可惜沒有機會——不過,這一次參與到LITV發動機項目中來,能夠見到這個項目的負責人,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彌補了。
想到這里,羅文順勢問道:
“接待都安排好了嗎?按照什么規格?”
李炳忠搖搖頭,回答道:
“那邊的意思是不要搞接待,人員到位馬上投入工作——這也是他們的標志性風格了。”
“總之,下午去見一面,把目前的進展交接一下就好,具體的交際,等工作進入正規之后再慢慢來吧。”
“好。”
羅文點頭答道。
而就在兩人繼續聊著LITV發動機項目中他們所分到的固液轉化模塊的具體工作安排細節的時候,一個電話卻突然打了過來。
“什么?人已經到了?!”
“在哪?門口?”
“好,明白了,我們馬上就到!”
放下電話,李炳忠沖著羅文露出了一個無奈的笑容。
隨后,兩人立刻起身,快步向研究所的大門口走去。
而等他們趕到門口時,提前到達的安保人員早就已經清空了場地,從成都飛來的陳念也已經走下了車。
而當李炳忠看到陳念的臉時,他整個人都愣在了原地。
這個年輕人.他好像是見過的。
似乎是某次有關新型耐熱材料的討論會?
那時候自己還在搞發動機,其中涉及到一個有關燃料冷卻系統和燃料倉外壁材料的技術討論,當時這個年輕人好像就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