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號。
此次出征世界技能大賽的華國選手、指導專家、教練和翻譯要回國了。
沐陽再次登上飛機,感覺有些恐懼感。
他坐的飛機可沒有什么頭等艙,就算是有,況且他也不好意思去混坐頭等艙,機票是國家統一安排的。
坐長途飛機是個太折騰人的事情,沐陽來到自己的座位,瞇上眼睛。
他在思考要買什么技術好一些。
大方向已經有了,那就是材料。
材料產業處于制造環節最上游,材料的好壞直接影響產品的質量。
拿半導體材料來說,國內目前絕大部分依賴進口,本土半導體材料廠商僅能滿足約20的需求,且大多為中低端材料,真正用在分立器件和集成電路等高端領域的材料并不多。
不過,沐陽目前想搞半導體還不行,這一行投資太大,另外則是閱讀系統等級還不夠。
目前最適合他做的材料,還是金屬材料。
多年來我國制造業雖然發展迅速,但依靠的卻是材料的粗加工和終端產品的組裝。
有句俗話說得好“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目前大批核心關鍵材料還需依賴進口,我國關鍵新材料自給率僅為14。
明年,國家就頒布十二五規則,即從20112015年,我國需要重點突破的工業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多達650 個方向,而“新材料產業十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更致力于將“華國制造”升級到“華國創造”,打破華國大批核心關鍵材料高度依賴國外進口的局面。
如今,沐陽搞這一塊的話,剛好碰上政策,未來會獲得很大的話語權。
就算不為了什么話語權和撞政策,在沐陽的未來布局中,材料也是要搞的,這關系到他的基礎,沒有材料,很多高端設備他搞不出來。
無米之炊呀!
再牛叉的技術也無奈。
我國依賴進口的金屬材料可不少,隨便舉幾個例子。
90的高鐵齒輪傳動箱依賴進口,制動裝置100依靠進口;
99的汽車自動擋變速器來自進口,99的汽車無級變速器專用鏈條、鋼帶來自進口;
我國制造了電熱水壺中99的設備和零部件,卻就是無法制造自動跳閘斷電的小小彈簧片,制造100把水壺,還不如鷹國制造一個小彈簧片的利潤高。
……
太多太多了,沐陽知道這個情況感覺很納悶。
國內高端材料為什么比人家差,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設備、工藝、配方等。
哪怕到了十年后,我國金屬關鍵材料和世界先進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有些材料可能還能進口買得到,但有些材料,比如涉及航天航空用高溫合金鋼產品,作為一種重要戰略軍事物資,發達國家從不出口。
想通搞金屬材料,他的思路就清晰多了。
有時候就比較煩,太全能了也有煩惱的,就像一個人到了餐點,不知道吃什么好。
很糾結。
金屬材料有很多種,他在思索先從哪一個開始好一些。
沐陽睜開眼睛,拉出飛機后座的折疊板,拿出紙和筆,匯總一下要搞什么金屬材料。
如果目的是解決某些技術瓶頸,也許它的市場規模很窄,但如果缺少這一類材料,那這個技術將無法突破,已經不能單純地以錢來衡量了。
比如說,如果一輛坦克裝甲使用了超級強度合金鋼,什么穿甲彈都沒法打穿,不考慮到導彈沖擊波和高溫傷人問題,這輛坦克就有些變態了,還可以往輕量化方向發展。
同樣的材料裝甲在艦艇航母上,也不擔憂什么魚雷了,那就是:隨便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只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