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武的校場就定在銅鑼山。
除去必要的防御,剩下的所有士兵都在校場集合,觀摩比武過程。
兩年的時間里,韋陽的勢力急劇擴大,以至于如今他自己都不知道手下的這些士兵實力如何。
舉辦這次比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檢驗一下部隊的戰斗力。
射擊算是這次比武的所有項目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項,畢竟在未來的戰場上,精準的槍法就是贏得勝利的關鍵。
這次比武的規模很大,參加的人數也多,韋陽特意下令,所有項目的比試都要取前十名。
這次比武的最終目的是挑選人才,只取前三名的話人數太少,不足以達到這個目的。
韋陽已經想好了,這次的比武最終至少要挑選出五到八百人,然后把這些人集中在一起按照“特戰小隊”的標準進行集訓,淘汰掉一些不合格的。
最終精選出來的,組成兩個學員班,請專業的軍校老師來給他們上課。
他要的是將才,是未來戰場上的指揮官,光是自身戰斗力強悍是沒用的,一定還要有指揮戰斗的能力!
在他看來,最終能夠從這些人當中挑選出一百五到兩百命合格的軍官還是沒有問題的。
韋陽上次去海都的時候,就暗中打探過黃埔的訓練課程,那個時候他就在籌劃著要著手培養軍官了。
這次回到岳州,舉辦這場比武可以說是有些迫不及待的意思。
盡管有些項目能夠分場地同時進行,但是這場比武也足足進行了十天。
沒辦法,參加的人太多了。
共計兩萬于人的部隊,報名參加比武的竟然有一萬八千人!
最后還是韋陽臨時加了一些預選項目,才成功把正式比武的人數降到了五千人,否則的話,這場比武一個月也進行不完。
最終,韋陽在那些取得單項比武前十名的人當中選出了六百九十三人,他們將統一按照特戰小隊的訓練大綱進行統一集訓,再最后淘汰掉一批。
這十天里,韋陽一步也沒有離開過銅鑼山,全程觀看了比武過程。
其中有那么十幾個人進入了韋陽的視線。
只不過這些人不是要重點培養,而是重點懷疑。
當初征兵的時候,招的都是一些災民和普通百姓,而且他們接受的都是普通士兵的訓練,但是這次比武當中他們的表現卻超過了一名優秀的士兵應有的能力和素質。
這種人要么就是天才,要么,就是本身就接受過特別訓練。
韋陽自然是欣賞天才的,而且還會重用。
但是如果是接受過特訓的,那就值得懷疑了。
在哪里,又為什么會接受特訓,又為什么會來自己手下當兵?
韋陽把調查的事情交給了秦冀。
以秦冀的實力,查清楚這些人的來歷背景并不難。
同時,他給在青島的威爾斯發了電報,要他幫忙找一些軍事教員,鷹國、米國、得國的都可以,但是一定要找那些真正有能力的,價錢由他們開,只要真的有能力,多少錢他韋陽都出!
只要能夠真正的培養出軍事人才,韋陽不在乎任何的代價。
不久之后就會開始的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需要絕對的軍事人才!
他們或許無法縮短這場戰爭的周期,但是卻能夠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傷亡,甚至能夠避免一些屠殺慘劇的發生。
無論是士兵還是老百姓,他們都是華夏人,能少死一個,對華夏來說,就是一種幸運。
同時,他也對那些孩子們進行了一次考核,挑選出一百三十九人,分成三組,分別送到鷹國、米國和得國去學習知識。
韋陽把自己能想到的一切都做了,只求能夠幫助自己的國家盡快的強大起來,不再受外族欺辱,不再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