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室之權,君主之系也。”
不少人聽到這話,皆是大叫一聲“彩”。
而聽完老者之言,李然心中也是頓時一片了然。
如今的楚文化對于普通人的煽動性不容忽視,甚至可以說十分具有渲染力。
楚國,亦是大國,且與晉國不同的是,國家上下所有權力都集中在君主的手中,且歷代如此。所以他舉此反例,就是表明君主的權力,還是要握在君主的手中。
在場的學子聽到他這話,自然是大聲叫“彩”,連連點頭,因為事實的確如此。
由于晉國經過數百年的土地分封,國君早已沒了他先祖那般的底子。如今大權旁落,整個晉國儼然被國內的六卿把持著,公室勢微漸衰,可謂已是外強中干,早已不復當年之況。
反觀楚國,因為君權始終握在歷任楚王之手,年復一年,終于走到了今天能與晉國平分中原霸權的地步。
因此,孰強孰弱,豈非一目了然?
但那名年輕學者,卻依然是不服,但聽其依然是言道:
“君弱而國強,此晉之道也!老先生唯獨只見其君勢衰,卻不見其先君悼公亦可賴六卿之勢而復霸中原?老先生莫不是老眼昏花?先君悼公復霸之事實,又豈能視而不見?”
要說起來,這話倒也不錯,晉悼公所領導下的晉國,經“蕭魚之盟”后,弱楚而收鄭,確實是有復霸之實。
但很顯然,那老先生還是更有這想法:
“呵呵!你這豎子!只知其一卻不知其二。且不論悼公之興,不過數年的光景。你又可知悼公之興,實為其先君厲公殺三郤正卿而致公室復振!…而悼公即位初年,又推行新政,整飭欒氏一族,乃至君威復得,此不正可說明國勢確是系于君身?”
......
聽到這里,李然也算是徹底明白了今日集會的論點所在。
那就是分封制與君權之間的論辯。
贊成分封制的,以此乃周禮為由,周天子分封諸侯,諸侯分封卿大夫,一層一層的分下去,自古以來便是如此,天道使然。
贊成君權的,是以權利專斷而可使上令下行,朝聞夕達,提高國家的辦事效率。并再以而今的周王室為反面教材,天下人只知諸侯國,孰知周天子?
于是在場學子以這兩方論點為,展開了一場頗為激烈的論辯,那爭得可謂是面紅耳赤,唾沫橫飛,誰也不讓誰。
但也誰也說服不了誰。
因為無論是分封制還是君權獨斷,都有具體的事例可舉,有理有據,不容反駁。
一時間,整個會場可謂是“硝煙彌漫”,“人聲鼎沸”。
李然瞧得這場景,心中卻反而逐漸平靜了下來。
在他看來,這種爭論顯然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如果不能觸及兩種制度的根本問題,那便是將這天掀翻,將這地刨空,也根本無濟于事。
這幫人,畢竟還是太古老啊。
“呵呵,是時候開始真正的表演了!讓這群人看看什么叫做現代文明的優越性!”
“唉?!這不是洛邑守藏室史李然李子明嗎?”
就在李然這剛一起身,正準備一鳴驚人之際,人群中卻忽的傳來了一道詫異之聲。
聞聲,在場學子頓時紛紛將目光轉向了李然。
“洛邑守藏室史李然李子明?就是那個號稱博覽天下,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洛邑守藏室史李然?”
“聽說此人任職洛邑守藏室史時,曾閱藏書萬卷,天下之事,莫不在他心間,周王室對此人禮敬有加,今日為何來了魯國?”
“博覽天下?如此海口誰人夸下的?如此一個乳臭未干的毛頭小子爾,我看是周王室眼神不好才讓此人任的守藏室史的吧?”
聽說過李然的居然也不在少數,但是真正見過李然的,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