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孫武拿出了楚王令牌這一殺手锏,守城的主將巢牛臣又豈敢再有任何的質疑之色?當即是按照孫武的安排打開了外城城門。
而此時,正在城外駐扎的吳王諸樊,見得巢邑城樓上竟是直接豎起的降旗,又見城門緩緩被打開,頓是以為是巢邑城內發生了叛亂!
轉過頭,吳王諸樊便立刻是召集起部眾,快速集齊了一萬吳軍,并浩浩蕩蕩的壓到了巢邑城下。
吳王諸樊走在最前方,回過頭來,并甚是得意的望著自己麾下的一萬多名江東子弟,喊話道:
“吳國的好兒郎們!奪取群舒的最后一戰便在今日!”
剛才說了,占領巢國對吳國而言顯然是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若能再兵不血刃的拿下巢邑,那在吳人的眼中,便等同于是控制了江淮全域。
聽得吳王這一振臂高呼,一萬多人的吳軍同樣亦是展臂呼號起來!氣勢洶涌,好似下一秒便要將整個巢邑淹沒一般。
諸樊見狀,便不再猶豫,把配件往自己身前向前一橫,而后是一聲大吼,一人當先便是徑直沖入城中。
而此時與吳王諸樊最近的數百名吳軍,在諸樊的帶領下,也徑直是一起沖入了巢邑城門。
由于,此前楚軍已是連退了幾十陣,所以此時的諸樊早已認定此乃楚軍的敗跡,而巢邑也早已成了孤城,如今城內又似有變故,那必然是難以成氣候的了。
所以,他壓根就沒把巢邑的守軍是放在眼里,再加上他還不知孫武已是悄然入了巢邑,所以其動作可謂是迅如猛虎,幾乎不假思索的便沖入了城門之中。
可是當他進入外城城門,當他看到就在不遠處,竟還立著另一道城門時,他心里頓感不妙。
“不好!是甕城!”
吳王諸樊萬萬沒有想到,一向最不喜歡筑城的楚人,居然在巢邑竟是建得一座有甕城的城門!
為什么說楚人按理說最不喜歡筑城?這其實有幾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楚人幾百年來,本一直是選擇的戰略擴張。這導致他從不防守,既然不需要防守,那他自然就不需要筑城。
而另一方面,這其實也是他們楚人的一貫作風。因為楚人一直有遷都的習慣。幾乎歷任楚國的國君,都基本上至少要遷都一次。
尤其是春秋時期的楚國更是遷都頻繁,且地點之多更是令人眼花繚亂,根據后世《楚居》所記載的,楚國明確遷都的就有湫郢、樊郢、為郢、大郢、鄀郢、睽郢、藍郢、美郢等,而這些也只是列舉出的一小部分。但是從這里就已經能看出,楚國的確對于遷都一事是樂此不疲的。
既然楚人那么愛遷徙,所以自然而然的就給世人留下了“不喜歡造城”的印象。
所以,吳王諸樊是萬萬沒想到楚人居然會在巢邑建了一座帶有甕城的城防工事。
他見得此狀,也知道是上當了,便急忙是轉頭朝著四面的城墻上看去。
就在此時,原本只豎著降旗的外城城墻上,果然是忽的是冒出了無數的弓箭手,此刻盡皆彎弓搭箭,對準了已經沖進來的吳軍。
而甕城城墻之上,一面鮮紅的楚軍旗幟正在北風之中呼呼作響。
“撤!”
諸樊情知中計,急忙掉轉回去便要撤走。
然而如此良機,孫武他又豈能錯過?
只聽他一聲令下,四面城墻上無數箭矢破空,城墻下的吳軍立時如草芥一半倒下!
另外一邊,就在剛剛吳軍沖進來的城門口,孫武早就安排的五千楚軍宛如是神兵天降,立刻截斷了吳軍,使其首尾不能呼應,并牢牢的占據著城門口。
那數千多名已沖入城中的吳軍,此刻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根本就沒有任何的還手之力,立刻是稀里嘩啦的死傷過半。
諸樊在護衛的掩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