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然所提與晉國和親,乃是楚國需要做的第一步。
聽完以后,無論是楚王還是伍舉,對此也都是無有異議。
畢竟這對于楚國而言,只是諸侯國之間的禮尚往來而已,實際上這倒也算不得低頭示弱。
“先生此計甚妙!”
“既是第一步,敢問第二步呢?快快說來,寡人卻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楚王笑著道。
李然聞言,也不著急,只朝著楚王是再度躬身一禮。
“至于這第二步嘛,那便是楚晉和親以后的事了。”
“楚晉和親以后便是一家。這對于楚國用兵鐘離雖有百利,但是光靠這一點,卻還是不夠的。”
“大王可借此時機,順勢再次召集天下諸侯前來楚國會盟。畢竟,大王如今身份已是今時不同往日,召集諸侯舉行盟會,那也是合情合理的舉動。”
“且此次盟會,仍然是要以尋宋之盟為由。并以此為借口,在盟會之上公布討罪于慶封的檄文。”
“屆時,其他諸侯便不敢再與鐘離有明面上的來往。這樣,便等同于是斷了慶封的外援。而且,也同樣能壯大我方之聲勢,楚軍前方的將士屆時也必將士氣大振!”
沒錯,依照李然的籌謀。欲克鐘離,便要先斷絕其來自于中原各國的支援。而要達成這一點,那就必須是讓楚國站在道義的制高點上才行。并迫使其他諸侯放棄對鐘離國的扶持。
所以,此次會盟的意義自然就就絕不是裝點門面這么簡單的了。反而是有了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彩!”
“哈哈,聽先生所言,可當真是醍醐灌頂吶!是了是了,寡人為何就沒想到此一招呢?!”
楚王在驚嘆于李然智謀的同時,眼睛卻是有意無意的又瞥了伍舉一眼,就好像是在埋怨伍舉的智計淺薄:你看看人家,怎么差距就這么大呢?
而伍舉此時卻哪里還有說話的份兒?李然所提所諫皆是合情合理,而且對楚國而言更是有百利而無一害,饒是他也不由是暗自點頭稱是。
但當他得見楚王目光,老臉頓時一紅,窘迫尷尬至極。
畢竟他好歹也是追隨了楚王多年,一向老謀深算的他,卻在此事上比不上李然的半根指頭。
這差距,實在令人捉急。
可是他伍舉想不到這一層,其實也是情有可原的。
畢竟他身為楚人,又哪里能想得到居然“盟會”還能有這樣的妙用呢?畢竟以前他們可都是從來不關注這些個“正道”的,像這樣的陽謀,放在以往,那更是令他們都不屑一顧的。
“先生接著說。”
楚王又繼續是抬手示意。
李然點了點頭,“諾”了一聲后又若無其事的言道:
“既是召集會盟,那便還需當著諸侯的面公開討伐鐘離國的由頭,取得天下諸侯的認同,并且對于此事,只得是聽之任之。”
“所以,還請大王切記!此事既不能說是鐘離有罪,更不能說成是伐吳。畢竟如今晉國和吳國關系密切,所以這討伐鐘離的由頭,只能是說要為了替齊國討逆,捉拿慶封!慶封原本就是齊國的叛臣,此前又被吳王是冊封在了鐘離,自此莫名當上了鐘離國的國君。而這,毫無疑問是有明顯僭越之嫌的。”
“更何況吳國乃是自封為王,其實力也并不為中原各國所認同。所以,楚國以替齊國捉拿叛臣為由,討伐鐘離,那自是最好不過的了。”
各位看官請注意,李然此刻其實還故意是給楚王下了一個套。將之前他們所既定的“誅殺慶封”,悄無聲息的變成了“捉拿慶封”。
是的,他要的當然是生擒慶封,而不是要讓他們帶回來一具尸體。
替齊國捉拿叛臣的這個由頭,顯然是合適的。但是,同樣的對于楚國而言,如果他們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