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說他是派來與楚國共商陳國之事,倒不如說只是來裝點一下門面的。
一來,這事跟他宋國有關系么?
沒有
二來,楚國會真的來征求他們宋國的意見嗎?
不可能
更何況,現在宋國自己都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又哪來的閑功夫插手別國的內事?
所以,李然的本意雖是好的,想利用宋國向戌的威望,以及他們那中原諸侯大國的身份來牽制楚王的行為。畢竟唇亡齒寒的道理,按理來說,宋人也應該懂得。
但令李然沒料到的是,只因向戌病重,而在沒了向戌這樣的“人間清醒”從中運籌。這天下的諸侯和卿大夫,大抵也只不過都是些只懂內卷的目光短淺之輩。
不過,從這里也不難看出,宋國上下如今也是真的是沒人了。
唯獨一個左師向戎,尚且還有一些心懷天下的情懷。然而,畢竟如今也已是垂暮之年,許多事情也已是有心無力了。
當然,宋國這一擺爛,自是出乎李然的意料之外。然而,對于楚王熊圍而言,不得不說,又可謂是一個天賜良機!
宋國方面派了一個毫無分量可言的戴惡前來,這擺明了就是對他們楚國的決議是聽之任之了啊!
既然中原諸國都已經擺爛至此了,那他還有什么可顧慮的呢?
啥也不說了,直接干!
于是,他派王子棄疾率領大軍,李然與宋大夫戴惡陪同,明面上是奉著陳國的太孫吳,出兵討伐陳國。
接下來的事就不再需要贅述了,陳國又哪里是楚國的對手?
陳國內亂未平,楚師又是奉著太孫吳,更有宋國大夫戴惡隨行。于是所到之處,各處城邑盡皆是望風而降,王子棄疾的大軍根本沒有遇見任何的阻攔。
王子棄疾率領大軍在陳國境內一路暢行無阻,就幾天的功夫,便攻至陳國都城宛丘。
公子招在城樓上望去,但見楚師這般的陣仗,自知大勢已去,哪里還敢反抗?
又聞得楚將已在城下叫囂著,公子招無奈,只得徑直打開了宛丘城門投降了。
于是,楚王兵不血刃,不費吹灰之力便將整個陳國給拿了下來。
而公子招在出城獻降之際,陡然竟是看見了李然,不由破口大罵道:
“李子明,你個悖德忘祖之徒,豎子……你不得好死!”
要說這公子招為什么會認識李然?這主要是得因為當年在虢地之會上,他與李然曾有過一面之緣。
而此刻見得李然竟身在楚營,頓時便懂這一切,定然是他在背后為楚國出謀劃策!
得罪楚國他不敢,可罵李然他還是十分有底氣的。
而李然,此刻卻只以一種十分可悲的眼神看了看他,在旁一言不發。
沒什么好說的,要說“悖德忘祖”,公子招根本就還沒這資格去指摘別人。
而像他這樣的人,又哪能理解得了李然這種“大仁”呢?
也罷。大家本就不是一路人,就且各安天命吧。
看我在春秋不當王.8.2...。:
.
/90/90543/30608460.h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