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五在點將,霍寶也在點將。
童軍和州軍議,在州衙側堂召開。
童軍曲長以上頭目,盡數參加,還有幾個例外,代輔兵隊長朱強、教頭石三與屯長宋謙之。
此次軍議,童軍戰兵正式分為三翼。
左翼指揮侯曉明,中翼指揮霍豹,右翼代指揮仇威。
另有后勤營,代營長朱強。
參謀營,營長李遠。
另設新兵營,代營長石三。
之前分派下來的三千廬州兵,都是八、九月的新丁,并不參加這次太平府之戰,先入新兵營操練一月,隨后分派。還有三州開始在士紳子弟之中征調的“親兵”,也會先入新兵營操練一月。
另有獨立于戰兵與后勤兵、參謀兵的親兵營,營長朱剛。
還有監察隊,代隊長宋謙之。
還有執法隊,隊長暫時由親兵隊長朱剛兼任。
“這次渡江,戰狼營是后軍,隨之渡江,渡江之后,再分派征戰任務。”霍寶說完新任命道。
侯曉明與霍豹還好,仇威頗為不安。
即便霍五之前說會將唐光部留給他,他也沒想到會這么快。
霍寶與霍五想的一樣,兵馬的歸屬權不是兒戲。
就算他不貪這幾千兵力,可是誰都曉得做他的嫡系好處更大,未免下邊人躁動,還是早日敲定歸屬為好。
“寶爺,若是帶一曲人馬屬下不懼,如今心里卻是不踏實……”仇威沒有了先前的驕橫跳脫,很是懂事了,實話實說道。
霍寶道:“所以大圣、豹子是指揮,你只是‘代指揮’……幾位千戶都是唐叔心腹要人,跟著他們好好學習攻伐之道,才是你這兩年的主要功課……”
唐光五千人馬,五個千戶。
其中一個千戶率一千兵卒留守含山縣,之前亦聽命回滁州奔喪,送唐光最后一程。
喪事完了,霍五讓他折返含山,并無調動之意。
剩下四個千戶,都在青蛇軍中。
如今戰事在即,可無需霍寶這邊沖鋒,就給了青蛇軍上下磨合的時間。
唐光的舊情要念,憑軍功熬到現在的千戶們也當尊重。
霍寶已經想到,這四位千戶要是與仇威相處融洽,自然千好萬好,若是實在不融洽,就平調出來。
侯曉明與霍豹身邊都是少年,多兩個成年千戶輔佐,也不是壞事。
仇威聽了,心里才踏實下來。
舅舅麾下幾位千戶,都是青蛇寨舊人,他自是相熟。
冒然居于諸千戶之上,他也忐忑。
有了霍寶這句“學習”的話,也給他指明了相處之道。
以師長敬之。
不用獨斷專行,遇到不會之處,可以請教幾位千戶。
本就是他的長輩,他自然沒有異議。
自從唐光部并入童兵,大家就猜測著童兵會分幾部。
如今三部,倒是并不意外。
就是對三部指揮人選,也在大家的意料之中。
侯曉明、霍豹不用說,一直是小寶爺的左膀右臂。
仇威追上兩人,卻也是長輩遺澤。
李遠的參謀營長,朱強的后勤代營長,也是之前就有影子。
石三的新兵營代營長,簡直是橫空出世。
不過不說別的,只以“營”為號,而不是以“隊”為號,這序列就低不了。
石三之前是百戶兼弓兵隊長,后來因冒然伏擊馮和尚部,一擼到底,先頭一直在滁州操練新兵。
這次雖然只是代營長,可誰都曉的,只要不犯錯,“代”字肯定要去的。
大家望向石三的目光都帶了羨慕。
這就是憑本事吃飯了。
童兵諸頭目中,石三的戰力僅次于侯曉明,與鄔遠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