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占了,后來江西兵來了,如今又是滁州軍。
三番兩次的,也有好處。
那就是杭州城里士紳百姓淡定了,并不像其他沒有經過戰火的州府那樣出現大面積的士紳百姓逃亡。
壞處就是,杭州府的地頭蛇經了前面一遭兩遭的,都皮實了,對滁州軍缺少畏懼。
除了少數之前就與滁州軍有往來的士紳,對滁州軍占杭州府樂見其成,更多的士紳還在觀望,對滁州軍并不服順。
這樣的大府,比揚州人口還多、地位還重要,霍五就只能請宋林再出門,前往主持杭州府政務。
文官調動頻繁,恨不得一個人掰成兩個使喚,武將則太閑了。
除了鎮守地方的武將外,剩下的武將都回了金陵。
都是青壯漢子,一來二去的,就出了幾次摩擦。
雖說還沒有人敢知法犯法,直接對自己人下狠手,可也相爭對峙了好幾次。
“精力過剩,都是閑的,既是誰也不服誰,就大比武吧!”
霍寶道::“千戶以上都可以報名,軍中大比武,也可以操練新兵。”
滁州軍擴張過于迅速的壞處還有一個,就是五十多萬兵卒,并不都是見過血的。
有些老卒見過血,不少新卒卻是隨著主將碾壓式推進,沒有經歷過戰陣。
如今滁州軍打一州一縣之地,對上的是缺少軍械、不埋怨的老弱縣兵、府兵,自是沒有什么像樣的對手。
大軍碾壓,或是奪城,或者直接接受對方歸順。
這樣對兵卒來說,就是走過過場,都沒有見血,算不得歷練。
真要遇到強兵,滁州軍就成了“烏合之眾”,抵抗不了。
之所以軍中有不穩之聲,也是因見過血的將領因功生了嬌驕之氣,鄙視那些沒有見血的將領,心生不服的緣故。
那些沒有見血的將領,也是盼著親歷戰陣。
滁州軍戰將升遷,都要算戰功。
不打仗,就沒有軍功,他們也憋悶著。
以“大比武”為名,也是操練整合這些兵卒,讓諸將能有個辨強弱的機會。
等到諸帥小會,霍五與眾人提了“大比武”之事。
鄧健很有興致:“正可,日常操練本就是為將分內之事,可以算入考績!”
滁州軍文武考績,分季考、年考。
鄧健得了霍五的半本《第五軍略》,思量的也多了,不再只盯著臨陣之事。
馮和尚素來憊懶,手指掐算了下道::“除了地方二十萬守軍,金陵城里三十來萬兵卒,千戶以上三百多人,這得比多少場?”
霍五笑了,道:“小寶那邊有了計較,讓小寶說。”
眾人望向霍寶,霍寶也沒有賣關子,道:“先舉行大比武資格賽比試,按照報名人數分小組,分做十六個小組,每組成績最強的兩支隊伍進入復賽,排名第三的隊伍再爭奪剩下的四個名額,總共就是三十六支隊伍參加大比武。每組六支隊伍,選出第一第二,先選十二支隊伍,再從六個第三中決出四支,十六支隊伍下一輪……”說到這里,頓了頓道:“等這次比武結束,就可以是副將級別的大比武。”
滁州軍軍制,是按照眼下的朝廷軍制,千戶轄一千幾十人,副將是五千余人。
金陵城中三十萬兵卒,其中有數萬后勤兵與守軍,戰兵只有二十來萬。
千戶要是都報名比試,就是二百來人,副將的話,則是四十多人。
馮和尚雖長在寺院,卻是心中有丘壑,立時算出大概的比試場次,點頭道:“如此也好,年前年后也安生了。”
按照霍寶的規劃,滁州軍可以用半年的功夫進行“大比武”。
如此正好,正好使得滁州軍能有時間消化新占的十一個州府。
同時也是備戰,如今白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