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天黑的晚,牛車到木家村時天色還大亮。張大繞了一下路,將桂重陽先送回去,才與桂春去后街。
梅氏正喂雞,看到桂重陽提著口袋進(jìn)來,忙上前接著。
桂重陽道:“姑姑,這些分兩份,我給二爺爺、二奶奶送一份去。”
梅氏點(diǎn)頭道:“是當(dāng)孝敬二老一份,畢竟中午還得了這么大塊豬肉呢。”
桂二爺爺、桂二奶奶是梅氏的親舅舅、親舅母,也是桂重陽血緣最近的長輩,不管桂二奶奶態(tài)度如何,桂重陽這個小輩還是當(dāng)示好,梅氏自是希望他們能相處的好好的。“
待看清楚口袋里的東西,梅氏一愣:“這些不止五十錢了吧?”
桂重陽將錢袋遞了過去:“一文也沒花,都是周姐姐給準(zhǔn)備的,我下次炒幾個菜譜過去答謝她。”
鄉(xiāng)下參加紅白喜事走禮也不過二三十文,這平白無故就給這些東西,不好收。
梅氏不由皺眉道:“這人情也太重了。”
梅氏是知書識字的,自然不會覺得這些比食譜貴重,可是聽桂重陽的意思,明顯是周丁香先預(yù)備下這些給桂重陽。
“倒也沒什么,只是想的不周全,分一半給二爺爺那邊,省的二伯娘以后聽說不痛快。”桂重陽小聲道。
楊氏是桂秋的親娘,說不得是周丁香以后的婆婆。不管內(nèi)情如何,周丁香只給桂家長房東西卻沒二房的事,這就容易挑理。
梅氏不接錢袋,道:“你留在手中做零花。”說罷,去分米去了。
平均分成了兩份,桂重陽提著五斤大米,一斤油,一斤香干去桂二爺爺家去了。
桂二爺爺剛擺上晚飯,一家人在堂屋吃飯。桂五夫婦不在,在鎮(zhèn)上還沒有回來。
看到桂重陽到了,楊氏起身道:“快坐下來一起吃一口。”
桂重陽將手中的口袋遞過去,道:“二伯娘,這是周姐姐給的。”
楊氏有些意外,看了桂春一眼,桂春也才到家里,怎么沒提這回事?既是給二房的東西,怎么是桂重陽帶著,而不是桂春直接帶回來?
桂春道:“那是給你的,你就留著吃,又不是白得的,還得用食譜去換。”
意思是這個意思,前后順序就模糊了,楊氏便當(dāng)成是桂重陽主動用食譜換的,心里覺得這孩子有些嘴饞,卻也不好指責(zé)什么,但也沒有大喇喇收了,擺手道:“家里又不缺糧食,你留著帶回去自己吃。”
桂重陽放下口袋道:“那就當(dāng)我孝順二爺爺、二奶奶與伯娘的。”
桂二爺爺拍板道:“收了吧,回頭家里再磨麥子給前院送些。”
楊氏這才收了,待看到里面還有素油、香干,又要拿出來給桂重陽:“大米留下,這些你拿回去,正長身體的時候,葷腥都戒了,吃點(diǎn)也補(bǔ)補(bǔ)。”
桂重陽搖頭道:“哪里就那么嬌氣?真正窮苦人家常年吃不上油星不也好好的。”
楊氏不贊成的搖頭。
要是換做其他爹,守上三年是孝順;就桂遠(yuǎn)那樣坑了老子坑兒子的貨,給他守孝他也配?
只是這些日子楊氏也看出來,這小重陽是個有脾氣的,怎么指責(zé)他都可以,提及他老子一句不好小臉就酸了。
桂二爺爺招呼桂重陽上前,讓他挨著自己坐下,道:“明兒我跟你五叔說,讓他早點(diǎn)給你買個小鋪?zhàn)邮兆猓X可不能隨便花了。這吃不窮、穿不窮、算計(jì)不到一世窮。”
桂重陽老實(shí)點(diǎn)頭聽了。
飯桌上都擺好飯菜,主食是高粱米飯,有一道野豬肉炒咸菜,一道熬白菜。
桂二奶奶拿了碗筷給桂重陽,卻是空碗,這是不拿自己當(dāng)外人了?桂重陽猶豫了一下,要起身自己盛飯,被桂二奶奶壓住飯碗:“急甚?曉得你吃不慣粗糧,你二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