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一,天氣晴好。
三伏已過,初秋時節,早晚有了涼意。梅氏從廚房出來,提了兩個食盒出來,一個是桂重陽的,一個則是梅小八的。
桂重陽穿著青色素服,手里提著同色書包。
梅小八站在桂重陽旁邊,笑得咧著嘴,實沒想到上學還有自己事。
之前梅朵說要出銀子供族弟讀書,梅小八雖感謝,卻也沒有真的當回事。因為他曉得,梅朵只是族姐,年歲小輩分低,即便是好心也無法做主。
梅小八入私塾的三百文錢,是梅氏出的。不過知曉的人不多,只是桂家這幾個與梅小八自己曉的,外人以為是梅童生給付的。
因為之前梅童生與梅氏的約定,他已經放出話去,要給侄子梅青竹在族中擇嗣子。
一時之間,不少人動心,梅家二房可是有二十五畝地,要是將兒子過到梅青竹名下,是不是就可以繼承那二十五畝地?
家里兒子多的,巴不得將兒子過出去一個。
雖說自家骨肉,送人做兒子,禮法上與自家沒有關系,可是梅家二房情形又不同。
梅家二房沒人了,唯一的長輩梅氏是已經出嫁的寡婦,嗣姐也說好了人家,嫁妝都是預備好的。
自己兒子過繼了二房,既能繼承二房產業,又能得到梅氏姑侄幫扶,與本生家也不用太多疏遠,只當是兒子大了分家了。
不過大家還是觀望的多,梅童生素來吝嗇,已經落在口袋里的二十五畝地就舍得真的拿出去?還是梅童生上次因為騙賣族女,得罪了族人,想要借此緩和與族人關系?
給梅青竹過嗣子的事情,畢竟與之前梅氏姑侄子兩個討要嫁妝的情況不同,那是梅氏姑侄作為再室女應份的,即便是到公堂上,也是梅童生不占理,因此在桂五的“撐腰”下,梅氏姑侄才會討要成功。
梅青竹嗣子這里,梅氏作為出嫁女,可以說話,卻不比梅童生做主更名正言順。
大家一觀望,梅童生就又放出一句話,嗣子只繼梅青竹這一支,并不繼承梅家二房這一房。二房已故二老香火依舊是梅秀才兼祧繼承。
聽到這一句的梅氏堂親都惡心的夠嗆,可卻沒有一個意外的。要不是這樣,那也不是梅童生了。
沒有這樣無恥的,既想要個照拂侄子香火的好名聲,卻一毛不拔。之前蠢蠢欲動的梅氏族人,立時都熄了聲。沒有那二十五畝地,誰也舍不得送兒子了。
這個時候,梅童生發話,讓梅青木送梅小八入私塾。
梅青木老實木訥,已經被繼妻調教出來,自然還是原來的說辭,兒子沒有讀書資質,家里勞動力少,離不開兒子。
梅童生板著臉,劈頭蓋臉教訓了梅青木一頓,說他軟耳朵,偏聽婦人言,對不起原配發妻,如今梅氏一族,轉換門楣,家家都有兒郎讀書,梅青木卻連蒙學都不送長子去,不堪為人父。
村塾是梅二爺當年張羅設立,如今也掌握在梅家人手中,與梅家人的家塾不差什么,梅青木作為梅家人,卻還是拖后腿,也委實不應該。
梅青木被訓斥的無地自容,無奈家中每一文錢都在后妻手中,他一個子兒也沒有,就算想要送兒子去村塾也不成。
梅童生見梅青木乖順了,才咬牙切齒說出讓八月讓他送長子入私塾,自己掏那三百文。
梅青木也不是黑心老爹,雖有些羞愧,可為了兒子能正式開蒙,還是厚著臉皮,謝了又謝。
梅氏族人那里,聽了這個消息,先是納罕,覺得梅童生莫非轉性了?隨后反應過來,這應該就是梅童生給侄子選的嗣子人選。
族人也不都是傻的,梅青木家里的那點女人心思,看出的也不是少數,只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如今梅童生來了這一遭,不管到底是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