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是風起云涌的一年,1月17日,夏威夷王國的最后一任君主——莉莉莉莉烏歐卡拉尼女王試圖對憲法進行修訂,卻由此而引發了的政變,在這場政變中,夏威夷王國最終被推翻。
值的一提的是,這場政變發生后,美國軍隊迅速登陸夏威夷,從而使得這場政變得以成功。政變之后,女王被軟禁在伊蘭尼皇宮之中,夏威夷的君主統治被反叛者的臨時政府取代,夏威夷進入共和國時期,并最終在1898年成為美國領土的一部分。
在政變發生的100年后,美國議會通過了一項國際公法103~105,也被稱作“道歉決議”,該決議公開就當年美國政府參與支持夏威夷王國政變的行為道歉。這項決議由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于1993年11月23日簽署。
夏威夷王國的滅亡,標志著美國已經不甘寂寞,掀起了向太平洋擴張的號角,也為日后的美日矛盾埋下了隱患。
1893年英國宣布成立了“尼日尼亞海岸保護國”,同年法國占領了相鄰的達荷美地區。英“皇家尼日爾公司”同法國~在尼日尼亞西部邊界上發生了激烈的沖突。這次尼日爾危機,英法兩國幾乎發生了戰爭,沖突一直持續到了1898年,兩國簽訂了瓜分西非的協議。
同年,英德南非危機爆發。為了阻止英國獲得整個南非,吞并兩個布爾人共和國,1893年德國資本家們在政府的支持下,修建了比勒托亞到今馬普托的鐵路。
使布爾人共和國獲得了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擺脫了對英國人的港口依賴,德國控制了布爾人的大半貿易,英德兩國在南非的矛盾激化。
……
這些國際大事,短時間內對保加利亞的影響微乎其微,不過于研究國際關系卻很重要。斐迪南保持了收集資料的好習慣,并且抄送一份給了軍政兩界要員,算是幫他們開闊視野了。
1893年經濟危機爆發了,遠在太平洋地區的美國,這次遭了殃。由于過度投資鐵路的后遺癥爆發,鐵路泡沫被戳破,引發全面經濟危機。
美國鐵路危機一傳說中,就引起了保加利亞各界的關注。保加利亞的大鐵路計劃,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擔憂,人心惶惶。為了穩定人心,斐迪南在保加利亞各大報社發抄“實事求是”的文章。
文中指出了美國鐵路危機爆發的前因后果,著重強調了“重復建造,惡性競爭”是這次危機的核心。列舉大量的證據表明,保加利亞鐵路計劃是可行的,公開宣布了政府不會批準在同一條線路上——建立多條鐵路,以避免引起惡性競爭。
1893年對保加利亞來說,是關鍵的一年。8月15日,保加利亞第一家鋼鐵廠——奔馳大眾鋼鐵廠正式投產,日產鋼鐵五百二十五噸,其中產鋼一百零五噸,產鐵四百二十噸。(備注:19世紀的鋼鐵廠設備維修養護占用了很多時間,不能保證每天都生產)
奔馳大眾的投產,標志著保加利亞重工業邁向了新的一頁。奔馳大眾鋼鐵廠在當時不但是保加利亞第一大鋼鐵廠,即便是在全世界也可以排進前三十位。
得益于保加利亞的大鐵路計劃,奔馳大眾鋼鐵廠可以盡情的生產,短期內不用擔心銷路。
由于保加利亞缺乏煉鋼用的焦煤,需要從烏克蘭地區進口,抬高了鋼鐵廠的成本,對比現在國際市場上的鋼鐵價格并不具備競爭力,但是保加利亞政府依然選擇了支持國產。
事實上奔馳大眾鋼鐵廠一投產,斐迪南就叫停了向國外進口鋼鐵,即便是經濟危機中的鋼鐵很便宜。(經濟危機爆發后,國際鋼鐵價格下跌了三分之一)
斐迪南很清楚,鋼鐵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即便短期內奔馳大眾鋼鐵廠不具備競爭力,甚至會出現虧損,也必須要堅持做下去。
好吧,奔馳大眾鋼鐵廠的建立,斐迪南又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