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法忙著鎮壓殖民地叛亂的時候,也沒有忘記去查日本間諜問題,尤其是菲律賓叛亂爆發后。
盡管日本政府已經下令在海外的間諜組織暫停活動,軍部也下令間諜組織收縮活動范圍,但是習慣把政府命令當廁紙,這些組織顯然不是那么聽話的。
政府或者是軍部直屬的情報組織還好,在接到命令后一個個都老實了起來,但是其他亂七八糟的情報組織,就不一樣的。
甚至某些情報組織,根本就沒有接到過命令,他們的存在對政府、軍部都是保密的。
這種背景下,日本在東南亞地區的產業馬上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在國內受了一肚子的丘吉爾先生,來到東南亞后的第二把火,就燒到了日本人頭上。
在國內不派出援兵的情況下,短時間內平定叛亂,這怎么可能呢?
要知道,屬于丘吉爾先生的平叛主力大軍還在組建之中,目前為止他能夠動用的就是東南亞殖民地的幾萬部隊,還有皇家海軍可以配合。
對付米沙鄢那種島嶼叛亂,先是一陣炮轟,接著平叛大軍登陸,快的十天半個月就可以收復一個島嶼,慢的也就兩個月。
可是已經擴散到了馬來西亞的叛亂,就不一樣了,擊潰他們容易,剿滅他們就難了。
人家也是學習過兵法的,依托茂密的叢林,時不時出來偷襲幾個城市,兵力缺乏的丘吉爾先生,剛過來點燃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被教育了該怎么用兵。
打了幾仗過后,他就認命了,想要短期內剿滅叛亂是不可能了。
在他那驚人的戰略部署之下,短短的一個月時間之內,就損失了兩萬軍隊,叛軍的活動范圍直接擴大了一倍,差點兒新加坡都淪陷了。
丘吉爾先生也知道怕了,在這么打下去,估計平叛大軍還沒有趕到,東南亞就全丟了。
軍事能力不行,并不代表政治能力也不行,荷蘭政府都可以找人頂缸,將自身的責任一推四五六,難道丘吉爾先生不行么?
要知道,他可是這方面的專業選手,環顧四周他發現還是甩鍋給日本人最靠譜,反正他們已經有前科了。
然后,英國東南亞殖民地政府,在丘吉爾這個殖民大臣的命令下,開始掃蕩日本人的產業,沒有問題也必須要查出問題來。
實在不行,就栽贓陷害,反正現在殖民地政府的官員,和他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不想蹲監獄就必須要把責任推出去。
東京
日本政府已經被氣的火冒三丈,如果不是這個時候的約翰牛太強了一點兒,估計雙方早就打起來了。
這實在是太欺負人了,為了查出日本間諜來,短短的半個多月,就抓捕了上萬日本僑民,被咔擦了的也不在少數。
抗議,必須要抗議!
不過這個時候的丘吉爾先生可不在乎日本人抗議,東南亞叛亂的問題鬧得太大,他又打了一系列的敗仗,盡管都是千兒八百十號人的小仗,可是加起來的傷亡還是超過小兩萬了。
為了穩定局勢,他都發動國內的關系,從澳大利亞借掉了兩個師、從新西蘭借來了一個師,還有從印度拉來了兩個師。
再加上原來殖民地上的部隊,他也就堪堪穩住了局勢,菲律賓米沙鄢大一點的島嶼全部丟光了,還在收復中。
馬來西亞淪陷了一大半地區,不過主要城市還在殖民地政府的手中,文萊也發生了叛亂,新加坡叛亂被鎮壓了。
斯里蘭卡出現了叛亂,緬甸也開始不穩了,孟加拉地區出現了布爾什維克黨,不過還沒有舉起反旗。
按照目前的局勢,丘吉爾先生驚訝的發現就算他的平叛大軍到了,也沒有把握鎮壓這次殖民地叛亂。
為此他還專門研究了一下,歷史上東南亞地區的叛亂情況,最后驚訝的發現不是他們不努力,而是叛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