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國王很好做么?
斐迪南只能說,相對于東歐其他國家要好做一些!
偏安一偶,遠離戰爭威脅,是芬蘭最大的優勢,也是最大的劣勢。
歷史已經改變,傳說中的蘇聯入侵是不可能發生了。
鄰居已經變成了沙皇政府,尼古拉二世又不是斯大林,不會吃飽了撐著,打芬蘭注意的。
鮑里斯算趕上了一個好時候,芬蘭共和黨人早就被他的好舅舅殺的差不多了,這個問題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甚至是更早。
從1908年開始,芬蘭就喪失了自治權,芬蘭人的獨立運動就開始蓬勃發展。
在世界大戰爆發前,芬蘭人通過各種手段爭取獨立,均以失敗告終。1914年的時候,芬蘭人已經把希望寄托在了瑞典身上,他們準備從瑞典獲得軍火,進行武裝起義。
1914年秋季,芬蘭人開始游說瑞典,他們希望瑞典人給他們武器彈藥,和秘密訓練場地。
為了讓瑞典人同意,他們甚至探討了芬蘭獨立過后,可以和瑞典合并的可能性。
毫無疑問,被瑞典政府給拒絕了,雖然他們很同情芬蘭革命,也希望兩國可以合并,但瑞典人不敢去撩毛熊的虎栩,這會影響到他們的中立地位。
世界大戰爆發后,大部分芬蘭人開始親德了,當地的輿論對德國都變得友好了起來,原因只有一個——德國人和俄國人打起來了。
芬蘭人再一次看到了獨立的希望,他們認為俄國人是罪有應得,應該被打敗。俄國戰敗過后,芬蘭的政治地位至少會得到改善,重新取得自治權,甚至是獨立。
按照正常的邏輯,俄國人他們的敵人,德國人是俄國人的敵人,敵人的敵人那就是朋友。
所以在僑居柏林的芬蘭人努力奔走之下,雙方迅速勾搭在了一起。芬蘭人還組織了志愿者,前往德國接受軍事訓練。
過程就不用詳細敘述了,芬蘭人的行為,落在了尼古拉二世政府的眼中,這就是赤裸裸的背叛,沙皇政府對付叛國者,從來都是不手軟的。
然后,就是殺殺殺殺殺,這么些年過來了,至少有數萬芬蘭人因此而喪命,監獄中關押的獨立分子,也不會比這個少。
顯然,這一把芬蘭人是賭輸了,德國人很快就戰場了,他們的所有投資都白廢了,獨立運動陷入了低谷。
世界就是這么的奇妙,在獨立運動高漲的時候,芬蘭人沒有能夠取得獨立;結果在獨立運動陷入低谷的時候,他們猛然間獲得了獨立!
猛然間被這個餡兒餅砸中了,獨立后的芬蘭人變的搞不清形勢了,開始有些飄了。
不過,在土匪的幫助下,他們很快就清醒了過來,芬蘭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府,才能讓他們免于戰爭威脅。
這個年代,沙皇政府的威懾力,在芬蘭足以令小兒止哭。在這種背景下,鮑里斯這個大公就這么被選舉了出來。
此時,芬蘭國內的政黨力量已經被削弱到了極點,長期以來的混亂,已經打擊了民眾們的信心。
芬蘭人現在最希望的是有一個穩定政治環境,大家可以過上安定和平的生活。
這也是為什么,芬蘭內閣急著催促鮑里斯繼位的原因,他們希望通過王室之間的聯系,改善同沙皇政府的對立關系。
當然,如果能夠順便把他們的工資給發了,那就更好了。
要知道芬蘭獨立過后,國內就搞的一團糟,臨時政府完全是魚龍混雜,一群烏合之眾組成的。
并且芬蘭地區十年后的稅收,俄國人都已經收走了,他們總不能夠繼續征收吧?
沒有了稅收,政府的財政該怎么辦?這是一個非常令人頭疼的問題,內閣想要獲得國際貸款,可惜銀行家們不愿意。
就算是他們愿意拿關稅做抵押,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