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是一個分水嶺,倫敦股災爆發后,全世界都陷入了大蕭條,各國政府都在想辦法恢復經濟。
保加利亞也不例外,不過影響要小的多,“十年計劃”都還沒有結束,這個時候國內還不是缺工作崗位的。
每一次經濟危機,都是一次優勝劣汰,劣質企業完蛋,優質企業變得更強。
斐迪南評判優質企業的標準和專家教授不一樣,在他看來絕大多數的企業都可以成為優質企業,也可以成為劣質企業。
檢驗的標準很簡單,看市值就可以了,比如說:倫敦制藥,按照大眾的標準,這個年代一家壟斷青霉素生產的企業,怎么也是一家優質企業吧?
在斐迪南眼中,卻恰恰相反,倫敦制藥的市場競爭力確實無與倫比,企業內部管理體系也非常的健康,甚至是企業利潤在經濟危機中,依然是一枝獨秀。
可這所有的因素加起來,依然改變不了他是劣質企業的本質,原因非常的簡單,倫敦制藥的市值太高了!
在斐迪南看來,如果在市值低于一億英鎊的時候,倫敦制藥就是一家優質企業,當市值超過十億英鎊過后,這就是垃圾資產了。
不管企業有多么的牛逼,有一個本質是改變不了的,市場不是無限的,當市場已經開發的差不多了,這個時候投資還有價值么?
通常在市場開發的快要完了的時候,企業的估值也到達了巔峰,這個時候,就該上市圈錢了。
沒有人是傻子,不可能送錢給你,如果一家企業在線下已經無法融資了,想要線上融資,那么結果不言而喻。
不要懷疑財團們判斷力,在這方面普通人手中掌握的信息有限,是沒有辦法和人家比的。撿漏的機會,實在是太小了。
“小斐迪南,你告訴我,現在讓你去抄底的話,你會選擇那些產業?
不要急著回答我,把這些資料帶回去慢慢看,這里面的內容準確性不會低于百分之九十,你可以做出初步判斷了!”斐迪南微笑著說道
說完,將一疊資料遞給了他,讓他篩選,作為新的考驗。
“放心吧,父親!”小斐迪南自信滿滿的回答道
不光是這些事情,實際上很多政治上的問題,小斐迪南都已經開始接手了。在他大婚過后,斐迪南就將手中大半的工作,都交給了他處理。
如果不是還要準備建立保加利亞帝國,他擔心小斐迪南鎮不住場子,斐迪南現在就已經退休了,然后就過上游山玩水的逍遙生活。
幸苦了一輩子,現在也該享受了。在這一點兒上,西方的國王比東方的國王占優勢,不需要奮斗到死,想退位了就可以退位。
沒有所謂的奪嫡之爭,也不存在父子權利之爭,至少現在的保加利亞沒有。
小斐迪南也沒有那么大的壓力,五個優秀的弟弟都有了各自的工作,大家天各一方,都在做同樣一份兒“沒有前途”的工作。
這是真的沒有前途,從一開始就到頂了,看不到更進一步的希望。
想要從國王奮斗成為皇帝,這個可不容易,沒看斐迪南努力了這么多年,也不過從大公變成了國王,距離皇帝還有一步之遙。
小斐迪南想要成為皇帝的話,那么也只能指望他老子斐迪南先繼位,然后等著繼承就可以了。
如果,斐迪南沒有加冕稱帝,那么小斐迪南就更加不要想了,沒有人會同意的。
就比如,1871年普法戰爭過后,威廉一世想要加冕成為“德國皇帝”,結果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對。
聯邦政府給他的稱號是“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一度以退位進行要挾,拒絕接受這個稱號,在他看來這是恥辱。
最后他還是被人說服了,在內外壓力之下,被迫選擇了妥協。
威廉一世在登基之前就曾說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