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
日本政府都快要哭出來了,英國人突然就投降了,根本就沒有拼死抵抗,這無疑是在坑隊友。
時光倒流回三個月前,為了控制南洋,日本南洋方面軍出兵占領了馬六甲海峽,日荷戰爭爆發。
保加利亞忙于英國戰事,沒有和他們宣戰,不過神圣同盟還是出臺了最嚴厲的制裁措施,日本和西方世界的貿易往來全部中斷。
知道打不贏的荷蘭人也很光棍,自己炸掉了礦山、油田,沒有一年半載是恢復不了的,日軍企圖從南洋獲得油料的計劃破滅。
一旦歐洲戰爭結束了,保加利亞的視線即將進入亞洲。毫無疑問,他們就是被打壓的對象。
不等他們討論一個結果出來,神圣同盟又發布了《遠東公告》,直接劃定了日本的合法主權范圍,責任日本政府退出全部非法占有的土地。
在斐迪南的親自干預下,這份公告的內容對日本政府來說,自然是非常的苛刻,可以說一朝回到了百年前。
日本的主權除了本州外,包括北海道、九州、四國在內的所有島嶼,必須要經過即將成立的聯合國審議后,才能確定主權是否屬于日本。
所有的海外殖民地,都是非法所得,責令日本政府立即交出來,全部物歸原主。
漫天要價,落地還錢。
事情顯然不是這么的簡單,消息一傳開,日本上下就憤怒了,在英國人的誘惑下,日本激進派的主導的南洋方面軍又干了一件蠢事,1940年1月7日,日軍偷襲了菲律賓群島。
這和偷襲珍珠港的后果差不多,本來只是在棋盤外面施加政治壓力的保加利亞被拖入了戰爭。
從軍事上來說,日本人的做法是正確的,菲律賓群島的位置阻隔了他們和南洋地區的聯系,之前大家都在打英國人,這種問題自然不存在。
自從《遠東公告》發布過后,日本軍方就知道和神圣同盟翻臉的時間已經到了,在戰爭中侵占了別人那么多利益,怎么可能不付出代價呢?
偷襲菲律賓群島過后,日本政府沒得選擇,只能搖身一變和英國人結盟,雙方正在進行了戰爭也結束了。
非常形象的向外界闡述了什么是:“只有永恒的利益,沒有永恒的敵人”!
威脅日本戰略安全的英國殖民地被打掉了,澳大利亞自治領也淪陷的七七八八了,英日矛盾只剩下仇恨了。
為了戰爭的需要,英國政府就果斷的和日本人修好,共同面對神圣同盟的軍事威脅。
如果這場戰爭泛國際陣線打贏了,或許說是打平了,那么東京政府的這波操作,就可以寫入外交史中,成為本世紀最成功的外交案例。
可惜現實沒有如果,在加入泛國際陣線后不久,作為扛霸子的大英聯邦就投降了。
這也算是約翰牛最后一波經典外交操作了,成功了的坑死了日本人,報復了日本人侵占南洋的一箭之仇。
要是沒有他們的努力,估計日本政府還要進行討價還價,不可能那么極端的偷襲菲律賓群島,跳上了泛國際陣線這艘破船。
要知道,日本政府1941年1月份才被英國人忽悠上船,結果3月份英國人就投降了,這坑隊友的嫌疑不要太明顯了。
甚至還有人猜測,英國政府和保加利亞有密約,為了戰后自己不被清算,就坑了日本人。
從戰后的對英國的處置來看,這種說法是非常有市場的,無論是戰爭賠款,還是戰爭犯清算,保加利亞都沒有提出苛刻的條件,就連本土都沒有被大幅度的削減。
英國人坑死的又何止是日本人呢?泛國際陣線那么多盟國,這次都被坑的不要不要的。
好歹也要給點兒反應時間,讓大家有時間跳槽啊?他們又不是意大利,沒有這么快的神經反應速度。
話說,現在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