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四位金甲衛士邊上經過,一路向山里走去,轉山坳,又看到有八位金甲衛士靜立,再過石壁峽谷,又有十六位金甲衛士持戟而立,神情肅穆,渡過溪河,來到一處兩座如門庭聳立的山前,建有一座高轅門,轅門高九丈,由巨石建成,門轅之上陰刻有泰山山脈景圖,正中間銘刻兩個大字:“東岳。”門轅下面站著三十二位金甲衛士,分兩排而立。個個如法如淵海,眼神冰冷。
大紅蝦那突起的眼睛看著眼前三十二衛金甲衛士,大氣都不敢喘一口,跟得陳景更緊。貝殼倒似見過大場面,仍然是安安靜靜的跟在陳景左邊。
過轅門后,映入眼中的是一座巨大的祭臺。祭臺是以玉石鋪建而成,只是此時祭臺上已經坐滿了人,一排排,安安靜靜,閉目打坐,面朝正北方。
正北方有九十九層臺階,頂處是一座青石臺,石臺上鉻文刻符,有虎嘯山河和有蛟龍翻江圖,花鳥魚蟲云紋鉻于四角。這位置料來一定是東岳大帝所坐的。
祭臺四周還有不少人自己找地方坐著,環目一看,竟是不下于千人。千多人聚集,場面竟是如此的安靜。
陳景四下里看著,尋找一塊人相對少的地方。只是他來的晚,好一點的地方都被人占了,四處走動看著,只找到一塊偏遠的角落。好在這里離祭臺有點遠,并沒有什么人。不過陳景卻看到那個曾路過惡龍峽的巫山山神也在這里,墨裙靜謐,輕紗蒙面,皓腕玉臂*露,猛虎臥于身前。她看到陳景來,也只是微一點頭,便又繼續閉目養神。
陳景一掀衣袍,盤坐而下便有一團水氣漫延出一個圈,如一張青灰色的荷葉浮于水面上,而陳景則坐在上面,淡淡水氣飄起。
身上長滿青苔的貝殼如沒有重量一樣飄在水氣之上,而大紅蝦則圍著陳景繞了一圈,在地上畫出了一個圈,表示這地方已經有人占了,然后才在陳景的右邊定下來,只是身子是定下了,而蝦頭卻東張西望。
陳景不知道什么時候東岳大帝開講,大家都坐在這里安靜的等著,想必已經快了。果然,一天之后,東岳大帝從天而降,一身帝王袍服,相貌威嚴,額頭一道金色山型烙印。
眼神開合之間,便似看透了每一個人,并不見他有任何的法力顯露,卻感覺如泰山壓下,不敢抬頭直視。
無論是祭臺上的還是祭臺上的都一個個站起來,躬身參拜,齊呼:“恭迎大帝。”
神祇參拜,天地變色,每位神祇頭頂都浮現出各種敕符景象,連在一起,形成一片大地,高山、群川,大江、長河,城鎮、宗廟,包羅萬象。
顏色各異,五行光芒匯集成霞光瑞氣,招得千里之內靈氣涌來,瑞氣千條,霞光沖天。
東岳大帝環顧一周,雙手輕托,諸神直身。陳景自然也是隨著大家一起參拜,再抬頭時看著站在高臺上的東岳大帝,只覺得天地上下,再也沒有人能比得上他了。
千多位一方神祇,在他的面前連大氣都不敢喘一口。
“天庭消逝,天地混亂,本帝開壇講神道,不為千古青名,只想諸位能護一方水土平安。今在此講地神之道,望諸位能永鎮邪魔,護天下太平。”
東岳大帝說完便坐于青臺之上,眾神也盤坐。
陳景眼睛半開半合的盤坐著,東岳大帝又講了一番諸天神衹的職責,卻并未講天庭來歷與消失的原因。耳中聽著東岳大帝威嚴的聲音,許久之后,東岳大帝講道:“神祇與仙靈妖佛都不同,神祇的法力便是天地山川之力,全憑與神魂融合的敕符來調用,最終形成神力……”
接下來講的便是神力應該用之法,雖然陳景成河神才幾年的時間,但對于神力的應用自覺還錯,可是現聽東岳大帝一講,才發現其實有許多方面自己不知道。現在一聽,立即有一種霍然開朗的感覺。還有就是各種咒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