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內。
宋知書坐在書桌面前靜心思索諸多事情。
他沒有急著立刻默寫儒家經文,而是捋一捋儒道這個點,之前亂寫一通,沒有得到回報,故而就沒有繼續(xù)認真思考。
如今得到寶塔,宋知書還是覺得有必要捋清楚前世儒家經典,好好去整理清楚,免得接下來出些差錯。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儒家核心經文,便是四書五經。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此為四書。
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此為五經,原本應當還有樂經,但因遺失在歲月之中,故而就只剩下五經了。
“朱熹曾言,先讀四書,再讀五經,而且給過明確的閱讀順序,先讀大學,再讀論語,而后孟子,最后中庸。”
“五經順序則為易經,尚書,詩經,春秋,禮記,依次而閱。”
宋知書心中暗道,大部分人對四書五經只是略微有一個概念,知道古人要學習這幾本書,可實際上真正讀過的人少之又少。
饒是宋知書初次閱讀四書五經時,也被其中的文字給整糊涂了,若不是有極其濃厚的興趣愛好,說實話大部分人很難沉下心神去看。
四書五經乃是文學瑰寶,整體都是向善之道,是君子之道,也是儒家之道,明悟真善,知曉道德,懂得天命,遵循自然,尋找方向,立下君子之命。
四書的很多學問,就是為了解釋五經,所以先讀四書再讀五經,就是這么一個道理。
既然是走儒道,就繞不開四書五經,書桌面前,宋知書認認真真的去整理以及思考。
他執(zhí)筆,在宣紙上落字,闡述自己的觀點與想法。
“大學,自禮記摘抄而出,其意是教讀書人如何成為一個人,成為一個真正的大人,故而大學名為大人之學。”
“古今往來的讀書人都推崇此書,不僅僅是因為朱熹圣人的推崇,更主要的是,大學之道,就是德行之道,不好好學習,便極容易成為小人,格局之小,自私自利,令人厭惡。”
“而中庸,則更加不凡,中庸之道,并非是平平無奇之意,中,指的便是取天地之正氣,庸其意便是用出之意,廣為天下之大用,得到天地正氣,要在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用出來。”
“唯有用的恰到好處,這便是中庸之道。”
宋知書不斷落筆,將自己的想法落在白色宣紙之上,一來是記錄,二來是讓自己有一個明確的思維。
“論語,乃是孔圣人與弟子之間的對話,一問一答,便是將大學之道與中庸之道,在生活中的應用問答,學生詢問,圣人解惑。
“孟子,乃是四書之中,字數(shù)最多者,尤其是孟圣人所在的時代,正是諸子百家盛行時代,與道家有莫大關系,故而孟子針對氣這個點有極強的見解。”
“浩然正氣便是孟圣人所提,吾善養(yǎng)浩然正氣,闡述性命雙修之道,性為心性,命為氣數(shù)。”
宋知書將四書的要領概括一番。
緊接著自言自語道。
“以我現(xiàn)在的情況而言,還是要熟讀大學之道。”
“按理說如若這個世界上儒道本質不變,無論是駕馭天下萬民,還是用來修身養(yǎng)性,那么四書五經絕對是瑰寶中的瑰寶。”
“不管這個世界有多少年的文明,真正的著作,根本不是時間積累而出,看的便是思想,就如同前世一般,史前文明依舊有靈長類生物,但卻沒有思想。”
“這個時代,縱然時間夠長,五千年根本算不上什么,但儒家經文這種東西,絕對不是靠時間堆上來的。”
“很顯然,我之前讀書,沒有理解其中奧義,沒有真正去思考,更多的只是抱著一種好奇的想法去看,故而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