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就在這樣的過程中,度過了一年又一年,去了一個又一個地方,一個又一個窮鄉僻壤,一座又一座歷史名城,爬過高山,游過大河,吃過昆蟲,喝過馬奶,有了李承乾巡視天下的命令做護身符,蘇寧無論去哪里都是可以的。
一開始去的地方少,距離比較近,每年過年的時候蘇寧還能回家過年,可是幾年之后,走的地方就開始很遠,兩三年不回長安城一次,也是常見的,蘇寧開始往大唐新近占領的領土上進發,往那些在神州本土的人們看來是不毛之地的高原大山上進發,去了吐蕃故地,吐谷渾故地,西域故地,西突厥故地,東突厥故地,高句麗故地,倭國故地等等……
官員有沒有理智地對待當地的外族人,當地的漢人有沒有欺凌外族人,外族人有沒有惡意反抗官府的好意,土地有沒有開發,外族征兵有沒有開始,房屋有沒有建立,戰爭創傷有沒有恢復,有沒有按照實際情況發展經濟,發展文化,發展人口,有沒有貫徹落實朝廷的基本方針,有沒有因地制宜,實事求是……
一年又一年,一年又一年,蘇寧從沒有停止過自己前進的腳步,他不再立足于朝堂,而是執意于游歷地方,皇帝看不到的事情,京官看不到的東西,他都可以看到,他可以褒獎有政績的仁德官員,也絕對不會姑息大奸大惡之人,他不會無視與昏官做斗的三老,也不會忽略與官府相勾結的地方豪強,皇帝鞭長莫及之處,就是蘇寧蘇公爺主持正義的地方。
一年又一年,一年又一年,時間似乎沒有給蘇寧帶來任何改變,但是卻又明明白白的告訴蘇寧,它過去了……
杜如晦走了,他有一個夢想,他想做桃李滿天下的名師,他是在洛陽郊外的學堂里走的,他離開了朝堂之后,去做了一個教書先生,蒙學老師,教導家鄉洛陽的幼童讀書,習字,名滿天下,帶出了無數學生,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之時,寫信給蘇寧讓他來到洛陽,冬日午后溫暖和煦的陽光下,蘇寧聽完了杜如晦的最后一堂課,看著杜如晦的帶出來的參加科舉考試的學生們的報喜信,聽著幼童們朗朗的讀書聲。
承和七年那個冬日的午后,杜如晦面帶笑容,躺在躺椅上,就像是睡過去了一樣,雙手放在肚子上,握著一張紙,那是杜荷的捷報,杜荷率領安西軍在大戰中殲滅羅馬軍團精銳二十萬,取得決定性勝利,繼續穩步推進……杜如晦似乎在享受著什么,蘇寧知道,杜如晦是在享受著這朗朗的讀書聲,還有來自于孩子的那份驕傲……杜如晦終年六十八歲,比之另一個時空多活了二十三年。
太上皇李二陛下與皇帝李承乾聞訊,大為哀傷,遣皇太子李象與二皇子李厥親自披麻,與太上皇李二陛下和太上皇后長孫共同出席葬禮,并罷朝三日,與滿朝大臣一起為杜如晦上謚號——成,追封一等萊國公。
李靖走了,他有一個夢想,他想從來時來,從去時去,他是和蘇寧一起從東突厥故地重游回來的路途中走的,他說,他時日無多了,這輩子也沒什么遺憾的,最愛之人走在他前面,最牽掛的小孫孫也成家立業,有了后人,他已經沒有什么遺憾的,唯一掛念的,就是當初和蘇寧第一次相見的大草原上,那里,是一切的開始,蘇寧自己也很懷念。
扶著已經老的走不動路的李靖站在了那塊草地上,李靖笑瞇瞇的對他說,如果不是當初偶然的心懷疑惑,下令斥候不得亂來,估計斥候立刻取走蘇寧的性命,那么還會有今天的一切嗎?去往了定襄城,蘇寧看到了當初自己走了狗屎運打的第一場仗的痕跡——用匕首刻出來的痕跡,李靖也說,要不是守城的突厥人不懂兵法,你小子能全身而退?
李靖沒有遺憾了,承和十年春日那個有著很美的夕陽的黃昏,李靖躺在馬車里,瞇著眼睛看著蘇寧,緊緊握住了蘇寧的手,含笑而終,終年八十五歲,比另一個時空中多了七年的壽命,他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