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顯揚滿臉的為難,見到蘇澤之后說道:
“知府老爺讓回衛里一趟,是想要請長寧衛出兵解沙縣之圍的。”
坐在家廟祠堂中,眾人都看向蘇澤,不知不覺中,大家都將蘇澤當做了主心骨。
“不能去。”
蘇澤坦然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蘇澤對林默珺說道:“百戶,鹿大王之所以讓倭寇登陸,就是為了擾亂各地衛所的布防,我們長寧衛總共才一百多人的兵力,如果真的被他們調動起來,那就被動了。”
蘇澤對林顯揚說道:“顯揚兄弟,你回去對方知府說,倭寇沒有攻城武器,沙縣城和建陽不一樣,城墻高大他們是攻不下的,倭寇做出這番聲勢,就是為了擾亂府內的布置,圍點打援。”
建陽的繁華是靠的印刷業,但是幾次被倭寇攻陷,也是因為經濟發展太好。
建陽城外都是連片的印刷工坊,隨著規模的擴大,建陽城內的鄉紳紛紛要求拆掉城墻,方便工人進出。
建陽縣令最后還真的聽從了這些鄉紳的說法,將城墻拆除了一些。
結果就是倭寇打來的時候,建陽縣根本沒有城墻可以防守,知縣自殺殉國,城外的印刷工坊付之一炬。
沙縣距離長寧衛行軍要兩天,道路也不好沒辦法帶著佛郎機炮。
而長寧衛對于沙縣附近的地理、情報一點都沒有,等于是送過去給倭寇打。
與此同時,在知府衙門后宅中,方若蘭也對著急上火的方知府說道:
“爹,女兒以為不應該讓長寧衛去沙縣。”
“沙縣能夠守住,倭寇四處作亂,長寧衛豈不是要奔死?”
“而且出縣作戰地形不通,萬一中了埋伏,那府內都會人心惶惶的。”
方知府原本著急的心,被方若蘭一番勸解后安定了不少,方若蘭繼續說道:
“延平府各縣都知道倭寇的厲害,必然不會出城和倭寇決戰,只要死守城墻,反而不會出問題。”
方知府點點頭。
方若蘭又說道:“這次倭亂還是要看海上那邊。”
“這是何意?”
“散入我們延平府的倭寇,不過是來攪亂福建局勢的,有些甚至不是倭寇,就是被倭寇裹挾的匪盜和流民。”
“要真的讓倭寇退去,只要在海上擊潰鹿大王。”
方知府也明白這個道理,只要鹿大王的艦隊還在海上,那陸地上的這些倭寇就會有恃無恐,反正他們搶夠了又是退到海上去。
而且鹿大王控制海疆,這些倭寇就是在沿海地區隨意流竄,又可以招募更多的倭寇來福建搶劫。
如果鹿大王不退,陸地上的倭寇就是源源不絕的。
方知府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可是福州府那邊方知府實在是不抱什么希望。
府內沉默了下來,方知府捏著太陽穴說道:
“我也是讓林顯揚勸說長寧衛出兵,若是長寧衛拒絕,這件事就此作罷。”
果然第二天林顯揚從長寧衛返回,帶來了長寧衛拒絕出兵的原因,倒是和方若蘭分析的一樣。
南平縣范圍內也就長寧衛這么一支可戰的力量了,方知府還要依仗長寧衛,也沒有斥責林顯揚,而是讓他帶著兵房繼續備倭。
兩日后,沙縣也傳來消息,倭寇圍城幾日不下,又作鳥獸般四散開來,向其他縣蔓延。
方知府松了一口氣,嚴令各縣死守城墻,又讓府衙的兵房和工房派人加固南平城墻。
風雨飄搖中,長寧衛也充滿了緊張備戰的氣氛。
大明軍制是兩日一小操,每旬都要一次大操。
長寧衛是每日一小操,五天一次大操。
除了之前的鳥銃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