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改稻為桑的命令下到浙江的時候,已經(jīng)是二月份了。
接到了緊急公文的胡宗憲,手中還拿著兩封信。
這其中一封是他的座師嚴嵩寫給他的信,另一封則是嚴嵩之子嚴世蕃寫的信。
帶著朝廷的公文和兩封信,胡宗憲走進了書房,他將這三件東西遞給徐渭,嘆息一聲說道:
“朝廷這是要將浙江架在火上烤啊!”
徐渭打開信,他認真的將三份信看完了之后,也嘆息一聲說道:
“君以此興,必受此亂,胡公整頓浙江,靠的是嚴閣老,如今也到了嚴家收取回報的時候了。”
胡宗憲嘆氣說道:“世人都說我是嚴黨,這改稻為桑也只能落在浙江,文長,這改稻為桑能搞成嗎?”
徐渭長期科舉不第,對于民間和大明基層還是了解的,他搖頭說道:“定然改不成。”
徐渭說道:“改稻為桑,要百姓將稻田改為桑田,讓百姓養(yǎng)蠶賣生絲再換糧食,聽起來是很不錯,實際上卻根本沒辦法執(zhí)行好。”
“首先養(yǎng)蠶這事情,不是每一家每一戶都能養(yǎng)好的,強行一刀切的接過,就是原本養(yǎng)蠶的百姓,因為生絲多了價格下降而怨恨朝廷,不會養(yǎng)蠶的百姓,因為養(yǎng)不好蠶又弄不好絲,也會怨恨朝廷。”
“然后就是養(yǎng)蠶真的出絲了,朝廷要用什么價格去收購?”
“官府收春夏二糧,尚且有胥吏從中盤剝,有踢斗淋尖的招數(shù),如今要收整個浙江的生絲,這絲品優(yōu)劣價格可是差的很大的,若是胥吏以次充好,損失的是朝廷,若是以好論次,那倒霉的是百姓。”
“再有一個,就是糧。”
“百姓就算是賣了生絲,還要再從市面上購買糧食。”
“整個浙江都不產(chǎn)糧食了,糧食價格必然上漲,也肯定會有糧食商人囤積居奇,到時候糧價上漲,就算是改稻為桑比以往賣糧食賺的錢多了,但是買到的糧食還不一定比自己種的多,那豈不是要釀成民變?”
徐渭頓了一下又說道:
“還有,改稻為桑是要本錢的,無論是購買蠶種,還是買桑樹,這都不是普通農(nóng)戶能夠承擔(dān)的起的,如果強行改稻為桑,那最后必然是百姓要賣田。”
“胡公,若是改稻為桑,浙江必亂。“
胡宗憲聽完了徐渭的話,嘆息一聲說道:
“文長你說的沒錯,可是嚴閣老和小閣老都來信,我沒有立場反對改稻為桑的國策。”
胡宗憲還有一半的話沒有說,改稻為桑從朝堂上提出來之后,滿朝文武中,只有太常寺卿高拱明確表示反對,清流的諸大臣都沒有出言反對。
嚴黨的提案,清流都保持了緘默,這是兩黨之爭惡化之后,還從沒有出現(xiàn)過的事情。
胡宗憲身為嚴黨的骨干,更沒有立場反對了。
徐渭再次想到“君以此興”的話,他沉默了一會兒說道:
“胡部堂,難道真的要推行改稻為桑嗎?”
胡宗憲想了想說道:“如今之計,只有一個拖字訣。”
“拖?”
“對,浙江太大,也不是處處都適合種桑樹養(yǎng)蠶的,就先從杭州府開始,上奏朝廷等杭州府出絲,再推行全浙。”
“為何是杭州府?”
胡宗憲說道:“杭州貿(mào)易發(fā)達,本就有很多桑田,就算是改稻為桑也對糧價影響不大,實在不行杭州府也和蘇州府一樣,從琉球買糧來平抑糧價。”
徐渭立刻說道:“部堂之計妙哉!”
胡宗憲搖頭說道:“若是杭州不出亂子,可以緩緩?fù)茝V之,若是杭州出了亂子,我再上書請求暫緩改稻為桑,嚴閣老也不會說我什么了。”
胡宗憲的算盤打的不錯,不過和所有上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