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王在皇室長大,他雖然貪財,雖然好享樂,但是他懂得皇室斗爭的殘酷性。
在之前景王雖然和裕王明爭暗斗,但是并沒有參與到最終奪嫡中。
朱明皇室的內部斗爭也是很激烈的。
本來景王如果好好的在德安,他這種就藩的王爺只要不犯大錯,基本上都是能善終的。
可是景王既然已經奉詔起兵,那性質就和寧王之亂一樣了。
寧王的下場是什么?
明武宗在通州處死朱宸濠,除寧王之藩。
至于張居正所說的政治承諾,成祖起兵的時候還不是說清君側呢,最后建文帝不也是下落不明了?
歷朝歷代,起兵奪嫡還能善終的一個都沒有!
景王并不傻,他很明白投降的下場。
既然這樣,那還不如投東南呢!
蘇澤用人從來不拘泥于出身,朱明宗室還被委任為鳳陽太守呢?
而且蘇澤對鳳陽的皇陵,對南京的皇宮,包括在京師的時候對紫禁城都沒有破壞過,景王覺得自己這份才能,如果還能帶兵去投,也該被蘇澤委以重任。
趙貞吉如今方寸大亂,聽到景王這么說竟然也開始思考起來。
景王起兵戰敗,景王說不定不會立刻被處死。
新帝登基,肯定也不想背上一個殺弟的千古罵名。
但是自己這個為景王出謀劃策,領兵作戰的人肯定是死定了。
更不要說請上皇冊封景王都督湖廣的餿主意,就是趙貞吉提出來的。
所以趙貞吉是必死無疑的。
既然如此,那還不如投了東南,好歹能夠保住性命。
而且趙貞吉還有一個想法,如今東南新軍在九江就有駐軍,只要沿著長江就能抵達武昌。
如果自己能獻出武昌城投降,這樣的功勞也可以在東南換到一份立身之本了吧?
想到這里,趙貞吉對景王說道:
“殿下,要投東南,還需要投名狀才成?!?
景王此時已經恢復了清醒,他立刻說道:“趙閣老是說這武昌城?”
趙貞吉立刻說道:“是的!東南在九江就有駐軍,還有水師,船堅炮利?!?
“只要我們能獻出武昌城,那么殿下在東南就有了功勞!”
景王立刻立刻說道:
“是極!是極!趙閣老可有靠得住的人,立刻去聯系九江,讓他們來接管武昌城?!?
趙貞吉說道:“殿下,如今最重要的還是先要守住武昌,請殿下將府內的銀子都拿出來犒賞軍士,再從武昌城中招募青壯守城,要是城破了再逃亡東南,我們就什么本錢都沒有了!”
景王雖然貪財,但是現在到了要錢還是要命的兩難選擇之時了。
景王果斷的選擇了要命,他這一次聽從趙貞吉的話,將自己搜刮的金銀全部拿出來,果然守軍士氣大振。
趙貞吉又立刻在武昌城內募兵,又將城內的武器全部分發下去。
武昌城本來就險要,江夏和武昌有長江相隔,雖然荊襄水師已經控制了河道,但是水流湍急依然沒辦法登陸。
而景王下定決心堅守不出,張居正還真的一時半刻拿武昌沒有辦法。
景王的使者也馬不停蹄的順江而下,前往九江向東南商討獻城投降的事情。
不過此時的蘇澤,還沒意識到明廷皇室內斗,竟然要送自己這么一份大禮。
南京大都督府迎來了一名特殊的客人。
蘇澤也放下工坊中的齒輪組,換上一身儒衫,打開大都督府的大門,親自迎接這位客人。
戚繼光現在三十六歲,正是一名將領的黃金年齡。
自從被蘇澤解除軍權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