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福和林安這段時間一直都在忙著鋼材貿易的事情。
任福出身于天工書院,而且是蘇澤親自辦學的那一批。
當年蘇澤在南京辦天工書院,總共就招收了三批學生,這三批學生如今都在東南工業體系的中高層,他們被稱為“老三屆”。
任福研發蒸汽機的時候,也經常和鋼廠打交道,在這個行業里有很深的人脈關系。
任福雖然不懂的使用人脈,但是林安是個合格的生意人。
兩人一個負責技術,任福對于鋼材進行分類和投資,認定其中擁有上漲潛力的鋼材品類。
林安則負責和這些國營鋼廠談訂單,用錢買下這些鋼廠未來的產能。
對于鋼廠來說,它們同樣很喜歡任福這樣的客戶。
鋼材生產,本身有很強的周期性。
如今一些研究經濟的官員,將這種周期性稱呼為鋼周期。
當市面上的基礎建設多,需要鋼材的時候,鋼廠的產能不可能一下子提上來。
在這個時候,鋼廠都會去投資擴大產能。
等到鋼廠都投資擴大了產能,市場的需求已經過去了,又或者太多的鋼廠都擴大了產能,鋼材的產量也上來了。
這時候的鋼材的價格又回落了,鋼廠投入的擴大產能的投資又砸進去了,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回本。
等到產能穩定,新的投資出現的時候,鋼材價格開始上漲,鋼廠又沒辦法立刻擴大產能,再次陷入到了同樣的周期。
這就是“鋼周期”,這也是為什么東南的鋼材需求飛速上漲,鋼廠不斷的擴產能,但是鋼廠的營收依然不暴利的原因。
對于這種事情,負責鋼廠的總辦也無可奈何。
因為鋼周期的存在,上一輪周期多生產的鋼材都變成了庫存,擠壓在倉庫中。
在消化掉了庫存之前,鋼廠根本沒有多余的錢去擴大產能。
而任福的出現,直擊了鋼周期的問題。
雖然任福只需要特種鋼材,但是特種鋼材價格高啊!
預售未來的鋼材,可以給鋼廠提供額外的流動資金,那鋼廠就可以提前擴大產能,來應對下一輪的鋼周期了。
雙方一拍即合,所以任福在上個月內,就拿到了各大鋼廠未來六個月的特種鋼材訂單。
之所以只買六個月,是因為任福對于這一輪蒸汽機熱潮的估計是六個月。
等到六個月之后,特種鋼材的產量也會上去,那時候自己囤積的鋼材就要和鋼廠出產的特種鋼材競爭,那時候價格肯定是要回落的。
在得到了鋼廠的訂單后,任福和林安在上海證券交易中心邊上,租了一個二層的小鋪面,掛上了鋼材交易市場的招牌,開始等待客戶上門。
一切都和任福預料的那樣,從這個月開始,不少工廠主和商人都看到了蒸汽機的潛力,同時也看到了蒸汽機的巨大利潤。
其實蒸汽機的前置科技,基本上都被蘇澤完成了,這也是任福能夠和蘇澤差不多時間研制出蒸汽機的愿意。
蒸汽機的原理也沒有什么復雜的,蘇澤發明的原型機,現在還放在水晶宮前的廣場玻璃罩里展出呢。
包括了松江徐家之內,這些商人們嗅到了和當年織布機一樣的商機,也開始投入到蒸汽機的研發中。
而等到他們開始研發蒸汽機的時候,他們立刻發現,研發蒸汽機需要特種鋼材。
氣缸,管道,活塞,這些都需要特殊的鋼材,而普通鋼材是無法承擔蒸汽壓力的。
發現了這一點后,他們立刻來到各大鋼廠,但是很快他們就發現,未來六個月的特種鋼材訂單都被人買光了!
這些已經投入了研發的工坊主和商人們自然不會放棄,在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