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為民走后,劉國正召集全村人開了個會,把事情向全體村民說了一遍,畢竟這與他們息息相關的。
經過商議決定,三個會計分成三組,每組必須待夠四個月。
第一組:劉國正,婁曉娥,李大寶,1-4月。婁曉娥負責記賬,劉國正和李大寶負責賣東西。
第二組:老三,陳小蘭,許大茂,5-8月。其中陳小蘭是會計。
第三組:二愣,李秀娟,李向東夫婦,9-12月,李秀娟是會計,這也是考慮個兩家的孩子小,才把他們排到年尾。
送貨組:徐方,韓璋(新機器人)。
除了送貨組,其他三組人員隨時可以調換。
這是先期實驗階段,等逐漸正規以后,也會適量招人,在希望新村待著那么舒服,二愣他們可不想一直待在城里。
第二天,姜為民開著吉普車準時到達希望新村,帶著劉國正,二愣,老三去了四九城東城區。
事情就是這么的奇妙,連續看了好幾個街道,都沒有合適的地方。
唯有紅星街道,也就是南鑼鼓巷那片,距離95號院不遠,真的有一處合適的兩進院落,只不過院內的房屋坍塌嚴重,全部需要推到重建。
沒有辦法,目前就這一處院子,也只能湊合著用了。
看的劉國正直搖頭,終究還是要和四合院的禽獸打交道。
也許這就是四合院世界的修正之力。
確定了位置,最后東城區,街道辦,希望新村三方簽訂了協議,這只是草簽,等到姜為民正式上任后,還會有正式的協議。
關于重建問題,劉國正提出了自己意見,前院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倒座房,從半人高的位置開上活動大窗戶,未來就作為門面房使用了,二進院就按正常來,主屋三正四耳,東西各三間廂房。
當然衛生間和洗澡間也必須有,想必希望新村這些人都不會習慣這里的公共廁所。
建房任務就交給了掛靠在街道辦的建筑隊,談好各項事宜后,姜為民開車把劉國正三人送回了希望新村。
接下來的時間,就等房子了, 姜為民臨走時說了,有時間他會關注房子的進度,建好了會第一時間打電話的。
關于希望新村的電話安裝工作也在進行著,這個需要的時間不長,等到房子建好了,希望新村肯定能通上電話。
時間總是在不經意間悄悄溜走,轉眼間兩個月時間就過去了,來到1961年元旦。
也是希望新村辦事處正式成立的日子。
牌子早就寫好了,就像機關單位門口豎立的牌匾,共三塊上面掛著大紅花,分別寫著:希望新村東城區辦事處。
紅星街道辦合作單位。
東城區政-府合作單位。
鞭炮噼里啪啦,響徹整個胡同,吸引了周圍大批的居民。
紛紛詢問身邊的人,知不知知道這個希望新村在哪里,一個村竟然在東城區成立一個辦事處,這也太牛叉了吧。
同時有街道辦張主任和區里新來的書記做背書,背景不一般。
當聽說辦事處,每天都提供一定量的牛羊豬肉和魚肉,并且不要票時,都興奮起來。
對于附近的居民來說,這可是好事啊,他們家里大多數人都是附近工廠的員工,不缺錢,就缺票,尤其是肉票。
基于目前嚴重的災情,市面上已經很久沒有見到過鮮肉了,哪怕是肉罐頭,大部分時間有票也買不到。
沒想到人生處處有驚喜。
一個不起眼的村辦事處,竟然有肉賣。
這新來的書記真給老百姓干了一件好事。
“我沒眼花吧?那魚怎么那么大,得有個七八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