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星辰這邊和梁超談好秘密調查行動,那邊龍叔他們和商業局也談完了,最后雙方簽訂了投資合作協議,由龍叔他們的香江公司投資1000萬元修建光明縣工業園并成立光明縣香江皇家警察保安培訓基地,而光明縣利用500畝土地入股占股20%。
至此光明縣第一個外資企業基本落地了,第一筆外資在一個月內就會到達光明縣賬戶。
同時,龍叔他們也和光明縣公安局簽訂了保安用工合作協議,雙方皆大歡喜。
合作協議談完,龍叔一行也沒接受商業局的邀請留下來舉行慶祝宴,和陸星辰等一眾光明縣領導告辭后就返回了江陽市,陸星辰對商業局各位參與工作人員進行了一番表揚和鼓勵,大家也就各種散了。
回到辦公室,看看也快下班時間,陸星辰給韓德澤打了一個電話,將剛才商業局談成的一筆投資向韓德匯報了一下,也讓韓德澤分享一下光明縣第一個外資企業的誕生,同時也顯示自己對他的尊重,畢竟他是書記,自己以后很多重要事務都需要他的支持。
果然韓德澤聽到剛剛談成了一筆外資投資,心情非常激動,了解到是陸星辰引進的,電話里非常滿意,滿臉笑容的說道:“陸縣長,你果然不負眾望,我代表整個光明縣干部群眾謝謝你,為我們光明縣帶了一個好頭,第一筆外資,第一個外資企業,象征意義遠遠大于實際意義,希望大家繼續齊心協力,大力發展光明縣的經濟。”
第二天上午,陸星辰,皮瀚文以及工業局局長文德海安排考察工業企業的第一家就是光明縣鹽礦。
在車上文德海給陸星辰和皮瀚文介紹道:“光明縣鹽礦屬于光明縣屬企業,始建于六十年代,當時是計劃經濟年代,鹽礦按照上面的計劃指標生產,統購統銷,旱澇保收,鐵飯碗,福利好,當時在光明縣也是很有名的單位,職工最多的時候有500名正式工人。
進入八十年代,國家局部開始實現改革,計劃經濟慢慢開始向市場經濟轉變,可以說從八十年代開始是半計劃經濟半市場經濟,鹽礦的領導和工人的意識一下子根本轉變不過來,以至于不適應市場。
而上面只有一半的計劃指標下達,也就是只有一半的生產任務,也相當于鹽礦只有一半的效益,所以鹽礦的經濟效益就開始變差,企業開始出現虧損。
進入九十年代,計劃經濟徹底走向市場經濟,上面的計劃基本取消,只能依靠企業自己開發市場,自力更生,鹽礦因為思想轉變較慢,市場開發力度不夠,再加上企業效益連續多年一直不好,各種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落后,也沒資金引進新設備和改進生產工藝,導致生產效率低下,產品質量也低,不能適應市場要求,市場競爭力差。
所以鹽礦現在基本處于半停產狀態,要死不活的,特別是因為企業停產,一批有技術有經驗的技術人員都基本跳槽離開了工廠,另一批年輕的工人也自謀出路離開了,所以現在工廠情況很糟糕,留下的基本都是一些上了年齡,不好跳槽或者很難在外找到好出路的人。”
“唉!留下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殘,難辦啊!每個企業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等文德海介紹完,皮瀚文嘆息一聲,一臉無奈的說道。
陸星辰雖然沒有親身經歷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但是還是聽說過很多關于國家改革開放過程中發生的一些實際情況。
首先農村從大集體開始轉變承包到戶,糧食從統購統銷,從交公糧到取消公糧自由買賣,相對來說承包到戶對農村的影響不是很大,反而還更有利于農民提高生產效率。
但是改革開放對城市成千上萬的企業來說卻是巨大的打擊,甚至可以說是滅頂之災,企業從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所有企業進行改制,自謀出路,原先的鐵飯碗沒有了,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