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本來還在酸大唐怎么這么多人才,但他聽完杜甫的生平后,又開始不確定他大秦是否也需要這樣一個詩圣了。
這樣一個只站在百姓那邊,揭露所有統治者丑惡嘴臉的詩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堪稱狠辣。
算了,始皇覺得他還是需要韓愈那種人才,天幕真的不能借他懟懟六國遺民嗎,他用兩天就還給唐朝,他發誓。
劉徹這邊倒是注意到另一個問題,他問衛青:“之前悅娘子播放《典籍里的中國》的時候好像就提到過這個魯迅先生。”
衛青點點頭:“聽悅娘子和那主持人撒撒的語氣里尊敬之意頗濃,想必是一位很了不得的人物。”
劉徹瞬間沒了興趣,能被后世之人尊敬的都是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人,想必說的話他不會太愛聽。
劉徹撇嘴,俞悅提到他們這些千古一帝都沒聽出有什么敬意,夸過就拋之腦后了,沒意思。
不得不說,豬豬陛下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二鳳這邊,已經不知道在私信里夸過杜甫多少次了,尤其是在武德群臣們盤了半天關系發現杜甫竟然是自己的曾曾曾外孫以后。
那杜甫簡直就變成了二鳳眼里的香餑餑,我的乖孫就是厲害,哪哪都順眼,就是太苦了些。
不過沒關系,該死的李隆基和李林甫都下地獄了,在李亨那個世界想必他一定會過得不錯。
杜甫哭笑不得,曾曾曾外祖的愛也太熾熱了些,有點招架不住了怎么辦。
朱家父子這邊,跟秦皇漢武想法差不多,還是裱起來的詩圣比較可愛,更何況...
朱棣想到當時杜甫為房琯上諫肅宗的事,搖了搖頭,詩圣確實為人仗義,但政治嗅覺并不敏感,不適合做天子近臣。
如果他是自己的臣子,朱棣想了想,自己應該會給他個縣令,讓他外放去做一方父母官,想必杜甫不會讓他失望。
現代觀眾們想到魯迅先生,就想到他對杜甫的評價。
九州一色的霜:魯迅先生評價杜甫:我總覺得陶潛站得稍稍遠一點,李白站得稍稍高一點,這也是時代使然。
九州一色的霜: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里似的。杜甫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始皇大大的狗:蘇軾評杜甫:古今詩人眾矣,而杜子美為首,豈非以其流落饑寒,終身不用,而一飯未嘗忘君也歟?
草莓奶糖:除了悅悅說過的元稹,還有白居易,王安石,司馬光都對杜甫評價特別高,但是他真的值得。
俞悅:“說得對,杜甫值得。
再說個刻板印象,好像我們總覺得李白就是天縱奇才,杜甫則是刻苦積累,筆耕不輟,事實上杜甫的天賦不比李白低。
杜甫自己在《壯游》里寫到:!‘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
杜甫也是個七歲能作詩的奇童,
大家都覺得李白自戀狂傲,其實杜甫也不遑多讓。且不說他的《望岳》是一等一的狂詩。
即使他到了三十七歲寫的《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里面也說自己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瀚愿卜鄰。’
他說自己寫賦能跟楊雄比,寫詩也不比曹植差,文藝圈大佬李邕都想見我一面,大詩人王翰也愿意跟我當鄰居。
跟他祖父杜審言一脈相承的狂。
所以,打破刻板印象重新去讀杜甫吧,不要覺得他總是苦兮兮地心懷天下。
他是千年暗室中的掌燈人,身陷黑暗,手持微光。我們是站在光里的人,又怎能體會黑暗的幽冷和絕望呢。
去重新讀杜甫吧,去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