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廣西老表們的現身說法之后,俞悅表示學不來,讓她這么祭祖她可能會死,她還是繼續看綜藝吧。
視頻里,越王勾踐一行人向大禹的雕像行跪拜禮,青年司馬遷也向大禹雕像的方向行跪拜禮。
兩撥人的身影跨越時空,重疊在一起,疊加起來的除了他們虔誠的身心,還有對先賢的敬畏之心。
小撒老師和老年司馬遷含笑地望著這一幕幕,小撒老師對老年司馬遷道:“您為勾踐寫下《越王勾踐世家》。”
老年司馬遷專注地聽他說完,答到:“越王勾踐是大禹的后人,勾踐的祖先,受封在會稽山一帶,是負責祭祀大禹的。”
小撒老師:“像大禹這樣的先賢,應當永遠被祭祀。”
老年司馬遷問他:“后世,還祭祀大禹嗎?”
小撒老師給了老年司馬遷肯定的答復:“在我們那個時代,公祭大禹的活動,已經是國家級的祭祀盛典。”
老年司馬遷:“好!”
天幕下正在觀看綜藝的老祖宗們也一齊:好!
看來后人雖然不靠譜的時候不靠譜,但靠譜的時候還是挺靠譜的,只能說老祖宗們是懂廢話文學的。
小撒老師:“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流芳后世。”
老年司馬遷:“勾踐遭難。卻為國忍辱,若無他的激勵,《太史公書》未必能有今日成書一刻。”
小撒老師:“所以,先生寫下了‘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他說完向老年司馬遷行了一禮:“敬佩先生。”
老年司馬遷不語,只是又陷入了回憶,回憶里,依舊是青年司馬遷和小書童二人的游歷之旅。
他們又解鎖了新的地圖,主仆二人再次看到了新的風景,小書童問青年司馬遷:“先生,此為何地?”
青年司馬遷:“杏壇。”
鏡頭緩緩前移,是孔老夫子正在給學生們授課,有人向孔子發問:“請教先生,黃帝治理百姓三百年,為何他能一個人治理百姓三百年之久啊?”
須發皆白的老夫子溫和對學生道:“他活著的時候,人民受其恩惠,一百年。他死了以后,人民敬服他,一百年。”
老夫子顫顫巍巍地站起身來,發問的學生趕緊上前扶住他,孔子:“之后人民運用他的教導,一百年。
所以說,黃帝治理了三百年。”
學生行禮:“景仰黃帝。”
青年司馬遷也隨著行了一禮。
孔子:“我們都是黃帝的后人,當追慕先賢。”
學生們:“追慕先賢。”
小撒老師看到這里,想到孔夫子,也不禁對老年司馬遷贊嘆道:“孔子被后世尊為‘萬世師表’。”
老年司馬遷:“站在先賢出生的土地上。那一刻,我便明白了,父親為何要效仿孔子著《春秋》,續寫青史。”
小撒老師:“所以,您和您的父親都是在用書寫青史的方式追慕先賢,可敬,可佩。”
九州一色的霜:真的是可敬可佩,我平時讀史都費勁,更別說像他們這樣書寫歷史了。
始皇大大的狗:懷疑你在點我,上學的時候最討厭歷史了,還是大學的時候玩二次元認識政哥才開始了解歷史。
草莓奶糖:好好好,上學的時候光記得個“焚書坑儒”了是吧。
始皇大大的狗:嘻嘻。
嬴政:不嘻嘻。
別扒黑歷史他已經說累了,合著辟謠的是你,信謠的也是你是吧,你這后人真是朕的粉絲?朕不信。
已經出發在路上的西漢朝的司馬遷本人越看這綜藝里的自己越喜歡,不夸他們陛下多夸夸他也行,他愛聽。
只能說還好這不是心聲文,劉野豬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