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福康帝姬的故事以后,趙禎無力地癱坐在龍椅上,即使那個平行世界的他如此維護徽柔,可還是避免不了她的悲劇嗎?
也有古代的百姓們,本來還興致勃勃地聽著皇家公主的皇家秘辛,可俞悅說完以后,大家又悄悄議論開了。
宋朝一位十幾歲的女孩子,擦擦眼角的眼淚,對自己的家人說到:“福康帝姬真是太可憐了。”
女孩的爺爺也是連連點頭:“誰說不是呢?咱還以為做了這皇親貴胄,就能一輩子衣食無憂,開心快樂到老呢。”
他兒子搖搖頭:“這些相公們真是不講道理,人家女兒受了委屈,想回門有何不可,竟還要被他們彈劾。”
也有聽完全全程書生持反對意見:“自古以來至本朝,皆有宵禁制度,宮門豈是隨意能開的,這公主也太不識大體了些。”
有人附和他:“是極是極,何況公主生來就享受萬民供奉,她再苦能苦得過百姓們去不成?”
觀眾們也討論開了。
九州一色的霜:怎么這位砸缸哥哪哪都有他呀?他好像在誰的故事里都是作為反派的背景板出現的。
藍莓芝士多:只能說他是站在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硬要彈劾公主也沒錯吧,禮不可廢嘛,再說后來不還因為英宗苛待仁宗孩子的事兒也質問仁宗嗎?
始皇大大的狗:有一說一,這事兒確實兩邊都沒錯,站在誰的立場都有道理,只能是一聲嘆息了。
基本上站哪邊的都有。
司馬光默然。之前他把大宋軍隊打下來的疆土還給西夏的事,按照后世武德充沛的性子,他也就躺平任嘲了。
可這次福康帝姬的事情,他自問沒有做錯什么,俯仰無愧天地。但愿這一事官家不會再重蹈覆轍,促成一對怨偶吧。
眾人反應各異,身在漩渦中心的趙徽柔本人只是面無表情的聽著,她覺得自己的一生就好像一個笑話。
趙輝柔有些神經質地想,如果這一次,她還是不能夠擺脫嫁給李瑋的命運,那么不如自己現在就就去死好了。
她只要一想到李瑋那張丑陋的臉,就開始生理性的犯惡心,李瑋縱然素有才名,可厭惡就是厭惡。
趙徽柔苦笑, 她大概也能猜到父皇為什么一定要將她下嫁給李瑋,怕還是因為那一樁“貍貓換太子”的舊事吧。
按那個世界的故事脈絡,宋真宗劉皇后無子,真宗便將李宸妃之子抱給她養,也就是她的父皇宋仁宗趙禎。
父親直到劉太后去世才知道身世真相,可惜李宸妃已過世多年。為彌補自己未盡的孝道,于是他給予舅家李氏各種榮寵,甚至要將自己下嫁李瑋,使兩家結為親家。
父親又諸子皆早夭,卻仍對子嗣抱有幻想,遲遲不肯過繼宗室子立嗣,于是朝廷內外為之擔憂。
嘉佑元年(1056年),父親大病一場,甚至到了胡言亂語的地步,大叫“曹皇后與張茂則謀逆”,導致皇后畏懼流言不敢上前。
此時她已有病心,初時,她不知道父親生病,父親由十閣宮人照顧。之后父親病愈,在嘉佑二年(1057年)便為她舉行了婚禮。
太宗皇帝比其兄太祖皇帝小整整十二歲,與同輩分高官聯姻時,為使年齡相當,常不得不將公主許配給對方孫子,這在無形之中降低了皇室的輩分。
為挽回尊嚴,真宗皇帝定下了一項規則:公主出嫁后,駙馬要“升行”,公主也隨之成為公婆的同輩人,更不必行舅姑之禮侍奉公婆。此制度在神宗時期廢除。
李瑋是宋仁宗生母李宸妃之弟李用和第六子,輩分上是仁宗表弟,也是她的表叔。按宋朝戶婚律,表叔和表侄女并不得為婚姻。
她也是宋朝第一個嫁給外戚的公主,之前的公主多嫁功臣武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