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悅所說的李泰的這些作為,唐初眾人細(xì)想下來,說句大逆不道的話,確實(shí)稱得上其心可誅。 但話又說回來了,如果不是李世民給他的逾越對待,那么他自己又怎么敢僭越呢,說到底,是他的父親給他的底氣。 讓他覺得自己能跟李承乾爭一爭。 李世民看著眼前已經(jīng)長成亭亭少年的李承乾,終是慢慢嘆了口氣:“高明,是父親做得太過火了。” 李承乾聽到這句道歉也不知道該作何反應(yīng),聽完這所有的事情,他能不怨嗎,他自然是怨的。 父親寵愛弟弟他不會說什么,可是為什么非要事事都越過他這個(gè)太子去呢,李承乾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 可是他聽李世民說,說對不住自己,這是一個(gè)父親對兒子最誠摯的悔,李承乾又遲疑了,又怨不起來了。 聽完吧,李承乾告訴自己,聽完俞悅說的所有事情。 俞悅:“總之,兄弟鬩墻的劇情,最終還是發(fā)生在兄弟倆身上。 公元642年,就是貞觀十六年二月,由魏王李泰主編的《括地志》完稿。 李世民非常高興,如獲至寶,不僅將這部著作收藏進(jìn)了皇家的藏書閣中,還接二連三地大肆賞賜李泰。 先是賜‘物萬段’,緊接著又每月賞賜大量的財(cái)物,數(shù)量之多甚至超過了太子的規(guī)格,于是唐太宗干脆下詔取消了太子出用庫物的限制。 李承乾上表推辭,李世民答道:‘汝家之冢嫡,國之儲兩,故有斯命,以彰有殊。……勉思守道,無煩致謝。’ 九月丁巳,李世民任命魏征為太子太師。 而此時(shí)的李承乾對宮中的一名太常樂人大加寵幸,李世民知道后自然將之收殺。 結(jié)果承乾悲痛之下一連幾個(gè)月稱病不上朝,甚至對屢屢勸諫他的張玄素等人意欲痛下殺手。 然而就算是承乾胡鬧成了這樣,唐太宗也不曾動過廢太子的念頭,甚至煞費(fèi)苦心地將魏征任命為太子太師。 此舉的目的就是意在告訴眾人,他是絕不會廢掉承乾這個(gè)太子。 公元643年,公元貞觀十七年,魏征病重,唐太宗親自帶著太子與衡山公主到魏征的府邸探望。 三月,左屯衛(wèi)中郎將李安儼上表稱:‘皇太子及諸王,陛下處置,未為得所。太子國之本也,伏愿深思遠(yuǎn)慮,以安天下之情。’ 李世民則答道:我知道愛卿你的意思,我的兒子雖患腳疾,可依然是嫡長子,我怎能舍棄嫡子而立庶子呢? 不過大家也都知道,這種話也就聽聽就得了,老父親年紀(jì)大了,兩個(gè)兒子正是年富力強(qiáng),非要一較高下他又怎么攔得住。 更何況李泰的心已經(jīng)被養(yǎng)大了,他就甘心屈居人下嗎,尤其是李承乾如今還是瘸了腿的情況下。” 李承乾捫心自問,如果換做他是李泰,他也要爭,為什么不呢,反正那個(gè)位置距離他們兄弟都是一步之遙。 更何況普天之下哪里有身體殘缺不全的皇帝,于大唐天威而言就是一種挑釁。
第356章 兄弟鬩墻(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