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符合條件,”溫阿姨拉初寒妞坐在一個長椅上,講述她妹夫莊上有的職業變遷過程。
十年前,莊上有上班的機床廠倒閉,從此失業。媳婦溫淑芬在監理公司當監理,兒子那年剛上初中一年級,一家人支出只有三千塊錢的收入。
生活上的壓力常常因經濟拮據而變得更加突出,四十一歲的莊上有除了懂點機床加工技術,別的啥也不會,力氣活干不了,也不想干,其他技能又沒有,多次去找活都無果。
招工又多要求三十五歲以下,力氣活又不干,唯獨給單位打更還不太挑,但一個月也就一千五百多塊,權衡來權衡去,沒一樣適合他的。
整日窩在家里,不是這不舒服,就是那不舒服,媳婦提議他考個注冊監理,他斷然回絕,理由是他學的專業是機床技術,而非建筑,再者四十多歲,對于學習十分反感,一生念了十六年書,也念夠了,甭說再撿起課本,就是一看都覺得煩,而且看不了幾眼,人就發困,讓他復習報考注冊監理,簡直就是對他心靈的蹂躪。
夫妻間常常因為女方嘮叨考試之事而發生口角,矛盾不斷,甚至于彼此以冷戰相對。失去工作是對人心靈的摧殘,其殘酷程度難以言喻。
不考試也行,只要能拿回錢來,干別的也可以,偏偏沒有適合他做的事。生存的期盼開始枯萎,為了省吃儉用,他一天只吃兩頓飯,饑腸轆轆是常有的事。自下崗后,他從不添置新衣,有穿的就無求了。
這種生活持續了一年,隨著年齡又長了一歲,他開始捫心自問,他在這個世界已經成了一個無用的人,活著的意義又是什么?
想到過死,一死了之,結束自己生命也需要勇氣,不是他怕死,而是怕因為自殺而讓兒子背負一生不好的名聲。
可是活著又沒有活路,茍延殘喘的活著,還不如死了體面?幾次要采取自絕的行動,幾次都在最后一刻作罷,想想以前的很多事,家人和妻兒,他一下就膽怯了。
細心的溫淑芬注意到丈夫萎靡不振的樣子,擔心他輕生行短見,就說,”上有,我想你不甘這樣默默無聞了此一生,我記得你說過,當年你的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好,難道就不能再撿起學習嗎?”
”真的不想再學習,”莊上有說,”出去找工作吧,又始終未如意,我就是一個廢人,我還不能說服自己聽從你的建議,但我又處于走投無路的困境,四十多了,這個歲數我又能做啥呢?”
”有個中學同學,”溫淑芬溫情地說,”他跟你同歲,單位改制,買斷回家,不知受誰指點,他辦了一個監理證,開工時就到工地監理,這不去年他考了注冊監理,過了兩科:實務和經濟。今年再考過兩科,就能拿到國證,當總監也能開到五千多,這不也行嗎?”
”他是學什么專業的?”莊上有問。
”聽說是學機械的,”溫淑芬說,”論學習,你肯定比他有優勢,畢竟你上班時一直做技術工作,在計算上沒有障礙,其他幾科也就是考記憶力,多看記住了就能過關,沒有啥難度可言。”
就怕比,這次莊上有與夫人的交流對他產生了觸動,既然沒有好的出路,走考試這條路也是一條出路,不就是看看書,記背些知識,有什么可難的?
一個靠譜的男人做事,一經認定去做,就會不遺余力。
莊上有知道,坐等,等不來上蒼的恩典,拜神拜佛也求不來福星高照,涅盤重生,唯有自己能救自己。
備考的書籍到貨,莊上有把法規和管理的書籍放到書柜里,留出經濟和實物。他要先看這兩科。
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對于看書是輕車熟路的,目的明確,看書時就有動力,他決定一天看一科,一天一輪換,這樣一個月,每科都能保證有半個月的時間投入。
看到丈夫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