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答應,不想耽誤做事,那天你也去吧?”
謝喜勝:”我準你,做直播也不在乎一天,人都到了,跟著沾點喜氣,我們見面再聊!”
在后面的旅程,三個女性敘談著,仿佛久違的朋友,一點疏遠感沒有。初寒妞知道了崔溪秀大姨家是當地種植木耳的老戶,種植經驗豐富,她家產的木耳品質極佳。
火車到達邊陲小城綏芬河,下車后又乘大巴去東寧,到站后雇主謝喜勝接站,安排到站前旅店。
晚上謝喜勝為初寒妞接風,崔溪秀和喬娜娜作陪,大家喝了酒。
飯后初寒妞坐謝喜勝的車到崔溪秀家認門,聊了會,又給送回到旅店,以便讓初寒妞好好歇息,不然就留崔家住了。
旅途勞頓,洗漱上床,很快入睡。清晨,天亮的早,陽光透進客房,初寒妞向來沒有睡懶覺的習慣,躺在床上看手機。
溫習謝喜歡提供給她的木耳資料,熟悉一些專用術語,又上網搜尋有關優質木耳的特質介紹,與資料中的描述做比對,在腦中為直播開言打腹稿——外觀形態、顏色色澤、質地手感、氣味、泡發特性、口感等都是怎么描述的,稍加整理,便形成她的一套話術。
反復在心中默念幾遍,估摸已熟記,現場直播還有資料在手,隨時可看,即便忘了怎么說,掃一眼也能看到,不會造成用詞錯誤現象。
早晨謝喜勝過來接她去參加崔溪秀弟弟的婚禮,出于禮尚,初寒妞隨了五百塊錢的份子,被崔溪秀拒收:”寒妞姑娘,你這個大主播能光臨婚宴,我就非常開心了,干嘛還要客套破費,我不給你邀請費,就算照顧我了。”
”禮儀上的事不能落空,”初寒妞執意道,”謝大哥給我的費用用不了的用,我是借花獻佛,你務必收下,不然我沒法開口吃喜宴?”
”即便賀禮,也犯不上給那么多,意思意思就可,”崔溪秀難為情地說,”我留二百,多了我不能要。”
鄉下的婚慶酒宴有別于城里,從晌午直到晚上不拉桌,親朋好友及鄰里街坊,來了一波又一波,初寒妞借口倦乏,吃過晌午那悠席就回旅店了。
因為有宋書記這層關系,初寒妞不擔心自身安全問題,次日早坐著謝喜勝來接的車到達木耳種植大棚。
棚內有取暖設施,一進棚里聞到一股潮氣的味道,一排排的架子上掛著木耳菌袋,袋的外面密密麻麻長滿烏黑的木耳,朝光線照射一側,泛著不明顯的光澤。
直播也就從進去大棚的一刻開始,初寒妞手持手機實時播報,進入直播間的人不到十分鐘就達幾萬人。
借我一縷陽光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