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大白,初寒妞如釋重負,從宋書記的為人,再到他兒子宋玉寶的憨厚,給了這個女孩極大的安全感。
好女不愁嫁,但初寒妞本人卻自感她還不到談婚論嫁的年齡,朋友可以交,但成婚還不是時候。
晚上宋玉寶開車來后山村,接她去陽光村宋家,吃了飯又給送回后山村,路上兩個年輕人倒無話可說,他們彼此都抹不開。
也就是宋書記做媒,初寒妞和宋玉寶正式成為情侶,她來宋家吃飯也變得理所應當,理直氣壯。
談到后山村的大棚有機菜,宋玉寶向父親提議,他家也可以嘗試扣大棚,畢竟在后山村已有成熟的經驗,再者初寒妞還可以代言直播帶貨,別人家的不管,也少不了宋家。
”爹,咱家扣幾個大棚好吧?”宋玉寶懇求道。
宋玉寶是個干活的好手,繼承了樸實農民的本色,務實而肯干,他也想在致富路上走出一條新路。
家里有地,選了一塊土質好的地塊作為大棚用地,當時拍板,迅即行動,初寒妞向宋家推薦了施工隊。
前期陽光村首批投的十座大棚到了收割期,自然初寒妞進入角色,選了一天風和日麗的早晨去做直播。
直播后,幾個采購大戶云集陽光村,初寒妞現場錄制了上菜視頻,實時傳送,更多的人知曉有機菜開園的消息,下單踴躍。
丁凡貴和常再州,一人包購兩個大棚,加之旺順鎮及陽濱市的幾家機關食堂訂購,以及粉絲和網友散戶下單,區區十座大棚菜所剩無幾,韋勝的菜店也進了些,這樣不到三天,全部售賣一空,且價格處于上位。
在陽光村,有的村民看到村書記家都扣了大棚,輻射作用發酵,又有幾戶村民也加入種大棚有機菜的行列。
效仿后山村的做法,初寒妞建議陽光村也成立個大棚有機菜結合體,征求種植戶意見,多數人擁護并愿意加入,而后扣大棚的兩家,他們決定自主經營,以便于自主作價多賣點錢,還可省去初寒妞代言提成的費用。
尊重自愿原則,有結合體與其自營共存,怕是兇多吉少,在后山村,未加入結合體的大棚有機菜就是不好賣,購菜者對其自詡的有機菜存疑,而在初寒妞名下下單的購菜者卻是無所顧忌。
聰明的大棚戶,走的是托管路線,即蔬菜開園時依托代言人直播帶貨銷售,既省心又省力,避免自產自銷出手難的弊端,種植戶只管種好就行了。
三四個月出一茬,而三到四月的菜,雖不如春節前的那茬菜貴,也能排到次貴行列,但大地菜要比棚栽菜至少晚二十天左右收割,那時的菜基本爛市了,賣不上價錢。
種菜講究行市,所謂搶行市,就是趁大批菜還沒下來時,這時大棚菜搶先上市,盡管和大田菜差個十天半個月,而價格差出一半還拐彎。
而且種大棚菜,還可以通過輔助取暖,在寒冷季節也能種植,這就是每年春節前收獲的那茬菜,價格高到顛覆人的認知,對此購買者對反季菜貴在心理上也是接受的。
在農村,是凡種大棚的,普遍哪家都是有點積蓄,而指望大田種糧食的,碰到好年景才能成錢,一年到頭掙不掙錢就看老天照顧不照顧了,而且糧食收購價往往跌幅較大,即便大豐收,也未必賺錢。
在城市近郊,農民要快速致富,種大棚蔬菜是條捷徑,而種有機菜,就是高端經濟作物,但田間管理耗費精力大,成本高,產量低,有利有弊,以長遠發展眼光來看,種有機菜更有前景,收入也相對穩定。
前提是,種大棚菜需要投資,主要是建大棚的費用,根據標準和功能不同,其造價令農戶望而卻步,又不舍得掏腰包,但多數人是拿不出那么多錢,盡管他們心里明鏡種大棚菜賺錢,無論有機還是無機的,但就是不敢冒險去拆借,甚至于無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