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曉晴拉著文心怡的手,她倆和楚昊宇一起,有說有笑地下了U型的山崗,來到披屋的后門。楚昊宇一眼瞧見披屋上的煙筒在冒煙,便笑著對文心怡和楚曉晴說道;“媽在做飯了!”。
楚曉晴快手快腳,不等楚昊宇的話說完,她便迅速從后門跑進披屋,“媽,您現在就開始弄晚飯了?”。
“你這個死丫頭,一驚一乍,這么沒有一個姑娘家家的樣子。”楚昊宇的媽媽葉蕓沒有防備,她被嚇了一跳之后,笑著對楚曉晴說道。
楚昊宇和文心怡隨后從后門進屋,楚昊宇的媽媽看見文心怡便笑著問道:“心怡,你在我們這里還適應吧?”。
文心怡甜甜地一笑,“媽!,我很喜歡這里!”。
楚昊宇的媽媽葉蕓一聽文心怡喜歡這里,臉上便笑開了花,連連說道:“喜歡這里就好!,喜歡這里就好!”。
隨后楚昊宇的媽媽又對楚昊宇說道:“昊宇,你和你妹妹去堂屋把桌椅上擺一下,準備吃晚飯了,順便去寨里找找你爸,不知道他又跑到哪去串門聊天了”。
楚昊宇答應了一聲,轉身便帶著文心怡和曉晴,穿過堂屋和披屋間的中門,來到披屋前面的堂屋。
楚昊宇動手將放在堂屋兩側靠墻的椅子,搬到位于神龕前面桌子的四周擺好,隨后轉身又去廚房端飯菜上桌。
文心怡跟在楚昊宇身后,在堂屋和廚房之間,穿進穿出,也動手幫著端飯菜。
她一邊端著飯菜,一邊笑著對身前的楚昊宇說道:“昊宇,你們這里的房屋結構和北方的平房不一樣,從外面看似三間,里面卻有五間,而且后面還有廚房,結構比北方的平房復雜,哪像北方的平房,從外面看到三間,進屋也還是三間,而且你們這房屋比北方的空間高”。
楚昊宇笑了笑,他見文心怡對家里的房屋構造很感興趣,便笑著對她說道:“我們這種房屋是明三暗五的房屋構造,這樣的房屋特點是冬暖夏涼。另外一個特點那就是在以前,能同時住兩三代人。你再看這后面的廚房是從主屋順披下去,叫披屋,里面除了弄飯外,還可以放些雜物和柴火。而且我們的房門,都是兩扇左右向中間開關的”。
文心怡站在堂屋里,她看了看四個廂房的房門后,點點頭笑了笑。
楚昊宇又指著堂屋上方靠墻的神龕說道:“這是我家的神龕,神龕的用途,不用說你應該知道是做什么的,你再看看神龕上左手邊的那個小柜子,里面裝的就是我們楚家的族譜。這有神龕的中間堂屋,我們稱之為中堂,兩邊的房間稱為廂房”。
文心怡笑笑,她又問楚昊宇,“這房子以前就是這樣嗎?”。
楚行山這時從外面串門回來,他進了堂屋后,聽到文心怡這么問楚昊宇,就接著文心怡問題,笑著對文心怡說道:“這個問題昊宇不一定知道,我曾聽我的爺爺他們早前說過,我們家以前的房子是四合天井屋,就是那種四面都有房屋,中間帶天井的,這天井既能起到采光的作用,在雨天又能夠將雨水集中在天井下儲存和排灌。以前我們這里關于天井屋有句諺語,叫“四水歸堂,子孫興旺”。現在住的這房子,是由于歷史原因后來改造的”。
文心怡指指房屋,然后笑著說道:“我就說嘛,這房屋看上去也沒超過一百年的,以前的模樣可能跟廟山魚莊差不多”。
楚昊宇笑笑,“五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地都是按照自己的地理氣候建造房屋,當然,房屋的構造大體上還是差不多的”。
楚昊宇的媽媽葉蕓這時端著最后炒的一盤菜,從廚房里出來,她笑著說道:“先吃飯吧!,吃完了飯,讓你爸爸生個火盆,邊烤火,邊拉家常”。
楚曉晴拍拍手笑道:“好啊!,好啊!,以前只是在春節才烤火,嫂子一來,連烤火都提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