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原行星距離恒星太遠,大部分地帶都被冰封,只有星球軌道公轉到靠近恒星時,被恒星直射的部分才會有周期性的‘高溫’。
在人之領殖民管理條例里,這種星球屬于【極端環境類地行星】,其氦氧大氣層由一個主要存在于周期性解凍的海洋中的脆弱生態圈維持。恒星直射的部分海水溶解,封凍在冰層里的抗寒藻類和苔蘚會趁機生發,而追隨‘溶解海’遷移的生態圈則會趁機在其中繁衍后代。
一旦星球公轉到遠日軌道,也就是所謂的冬季時,超低溫甚至會凍結兩極的二氧化碳,這種星球,如果有嚴密的防護,也還是可以勉強殖民的。
就像《潛淵癥》游戲鑿穿木衛二數公里的冰層,在冰下被海底火山溶解的海洋中布置海底殖民地那樣。
李斌尋思這種星球放《群星》里,只怕宜居度也只有10%吧?
人之領也真是餓了,這種星球都冠以【類地】的名頭,這類的怕不是北極圈附近的周期性苔原地帶吧?
跟色雷斯星系的真·類地行星拜占庭星比起來,這種地方簡直比寧古塔還TM苦寒,在這種地方生長的人類,怕不是直接就是現成的征兵苗子。
人們都說飛船內的環境惡劣,但其實跟人之領隨地大小便似的亂布置殖民地比,飛船穩定的環境簡直堪比天堂。
現在李廠振帶著武裝水手流星雨般砸在冰原上,動能和沖擊融出大大小小雀斑似的丑陋坑洞,水剛剛融化就又被凍結,剩下蒸騰的水汽被凝華后又被大風吹走。
無線電在惡劣的天氣里通訊表現不佳,艦橋里,李斌窩在船長寶座上,舒舒服服地吸著凍梨,聽著老弟說書似的叫嚷著‘苦也’‘這天怎好地上工’,借著動力甲支撐起身體強行適應重力環境開辟登陸場。
苔原行星既然有生態系統,哪怕再脆弱,都有可能養活掠食動物。
在這樣嚴酷的環境,不需要這些動物有多大,只要能咬破普通船員的防護服,就能造成人員的死傷。武裝水手穿著動力甲第一波登陸,最主要的任務其實還是清理周邊生物環境,保護工程組的船員。
“我……已登陸,正在……滋滋通訊!”
伏爾甘作為資深工程組組長,如今的部長,親自帶隊第二批上,其實是受了杰夫里話語的刺激,為這次出航收益未能覆蓋成本自責。
過去幾年跟著船長,哪次不是盆滿缽滿,如今到了工程組當主力的時候,一個多月時間竟然啥也沒撈到,忠心如他,心理壓力可想而知。其實不單單是他,由他帶領并培養的工程部全體都有壓力。所謂上行下效,有這么個忠心耿耿的部長,既能干又和藹,還天天傳播對CEO的忠誠思想,伏爾甘的手下們也背負著類似的壓力。
他們憋著一股氣,想干出點成績,好叫CEO知道,工程部不但絕對忠誠,更能掙錢!
頂著狂風和嚴寒,數艘船的工程組組成的工程部,豎起15米高的信號塔,信號塔的地樁深入冰層40米,還建成了營地,報廢了2臺重型機械,在30小時內完成了第一輪工程。
休整了7個小時,醒來的工程部集體領了3個劑量的咖啡因,先喝下一個劑量,開始利用登陸倉帶下來的合金索布置軌道電梯。12個小時后軌道電梯完工,大伙再飲下第三個劑量(工作期間用掉了第二個劑量),開始接收開明獸號全力運作的工廠生產的雪地車。
信號塔樹立起來后,通訊便順暢多了,營地里伏爾甘立在鏡頭前,全息投影在艦橋豎起,指著地圖對李斌匯報:
“船長,根據布萊頓聯盟和星區公開的探勘技術手冊,登陸場開辟在距離這個星球恒星直射地帶180公里外的平原,溫度計顯示這里溫度在零下30度,根據行星測繪數據,我們到生態圈需要2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