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覺得李景隆說得很有道理。
與其重新建一個帝陵,這筆錢不如留著開疆拓土。
反正自己想讓朱元璋葬回鳳陽,也是為了膈應(yīng)朱元璋,李景隆有更好的辦法,那自然更好。
畢竟自己只是想膈應(yīng)朱元璋,怎么膈應(yīng)不管。
茍日德秉筆記錄。
工部犯言直諫的佞臣劉謙,不僅犯了以上所書之錯,更是坦言孝慈皇后無德,百官共憤,此等奸臣,人若不除,天必誅之!滿殿忠賢怒上心頭,當?shù)钏推湎氯ソo孝慈皇后賠罪!然,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殺人者死,但好在圣天子仁慈,僅罰百官之俸一年,以儆效尤,嗚呼,圣天子坐朝,承乾之治,盛世可期!
“皇奶奶之早崩,乃國殤,朕亦痛心疾首,朕決定為皇奶奶加尊謚號曰,孝慈貞化哲順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朱允熥嘆息一聲,馬皇后之早逝,確實是一大遺憾。
好人不長命,禍害留千年。
“吾皇圣明!萬歲萬歲萬萬歲!”
百官高呼,這沒話說,這必須圣明!
朱允熥微微點頭,“至于無上皇的謚號,禮部議一下吧。”
朱元璋:好一個區(qū)別對待。
“是。”禮部尚書領(lǐng)命。
朱允熥繼續(xù)說道,“無字碑的事情,眾愛卿怎么看?”
“臣反對!無字碑乃武周則天皇帝所創(chuàng),其本意是因為她自己也不知道該如何評價她的功過,畢竟她是女子稱帝,還是正兒八經(jīng)的,稱帝之后,有功有過,所以她留無字碑,讓后人去評價,然,無上皇不同,無上皇是非功過有何評不了?”馮勝帶頭反對給朱元璋立無字碑。
“臣附議!無上皇之功過,史書之上皆有記錄,如實刻錄便可。”湯和附議。
茍日德又站了起來,這事兒史官最有發(fā)言權(quán)了。
“陛下,既是偽詔,就不該討論該不該立無字碑,而是該討論碑文的功過怎么寫!”
聽到這話,朱允熥點點頭,“茍愛卿所言甚是,眾愛卿認為該怎么寫?”
“至于這功嘛,首推驅(qū)逐韃虜,恢復(fù)中華。”湯和回答道。
茍日德?lián)u頭,“不行!第一,無上皇帶領(lǐng)的起義軍,并非整個元末時代的抗元主力!主力是劉福通他們,這個功無上皇一個人背不起,也不屬于無上皇一個人,第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就算把這功加在無上皇身上,驅(qū)韃復(fù)中也不能完全算功,因為這更多的是本分。”
傅友德開口道,“那就光復(fù)燕云十六州等流失多年的故土,海內(nèi)一統(tǒng),乾坤再造為首功。”
“也不行!自始皇帝大一統(tǒng)以來,統(tǒng)一就是漢人骨子里的信念!就算無上皇沒有做皇帝,而是劉福通陳友諒他們這些人做了皇帝,他們也照樣會光復(fù)河山,因為這是漢人本分!不否認這是功,但這也是本分。”茍日德說道。
“但畢竟他們都沒做到,只有無上皇做到了!”馮勝開口道。
要是這兩件事都被否了,朱元璋真就沒有一點兒能拿得出的大功來抵他的大過了。
那碑文上得罵聲一片啊。
“首輔大人,你跟下官杠沒有任何意義,你又怎知如果沒有無上皇,其他人干不了?只能說天命在無上皇身上,時勢造英雄。”茍日德說道。
“你既然說了,天命在無上皇身上,那他也辦成了,如何不能算功?”馮勝又問。
“這兩個功,更大意義上要論做本分,不完全是功的功,就不能刻在碑文上魚目混珠!他可以大一統(tǒng),也可以向宋朝一樣不大一統(tǒng),畢竟無上皇大一統(tǒng),是為了不讓大明跟宋朝似的遺臭萬年,不讓大明跟三國時期的東吳似的被后人罵成鼠輩。”茍日德淡淡道。
成功了,這是功,但更是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