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紅豆家的房子前前后后足蓋了六天半。
五間正房,六間偏房,四間門房,足足十五間房。
除了房子外,俞三郎一事不煩二主,干脆讓他們幫著把圍墻也砌上了。
泥瓦匠家覺得俞三郎厚道,后面還有俞二郎這樁生意在,便用剩余的材料幫著蓋了兩個茅房,挖了地窖,又用廢棄的邊角料把院子中間的通道也給鋪上了。
俞紅豆每次來都會贊嘆一番古代人力的強大之處。
細想起來,在沒有工程車沒有攪拌機灌裝機的時代,只憑借人的一雙手,卻比后世那些紙板樓爛尾樓蓋的又快又好。
一時間,真是說不好科技進步是提升還是下降了生活質量。
房子蓋好,村里的春耕也基本結束,縣太爺譚白鹿著人收購的胡椒和姜種也到位了。
“爹,咱家什么時候上梁啊?”俞紅豆想吃席想很久了。
“蝴蝶山那邊,村長已經帶人把林子里的荒草收拾干凈了,明兒爹跟他們上山挖坑埋種子?!?
“至于姜,跟土豆一樣,得再等個十來天,正好,咱們趁這個機會辦上梁?!庇崛稍谏w房之前就已經想好了。
本來是想著找二哥幫忙種了自己的三畝地,大不了分點糧食給二哥家,結果自家爹讓家里人幫忙種完了,倒是省了他不少事兒。
至于欠下的人情,慢慢還唄,馬上大房二房的侄子侄女婚嫁生子,到時候他這個做叔叔的還能干看著不成。
“那席面飯菜呢?”這才是俞紅豆關心的主要目的。
“你個小饞鬼?!庇崛蛇@才明白女兒隱含的意思,忍不住拿手彈她腦瓜崩兒。
隨即俞三郎看向妻子。
“我想著蓋房畢竟是件大事,搬出來就相當于自立門戶了,加上我領了種藥的差事兒,咱們不如借機大辦一場,讓村里人都跟著樂呵樂呵?!?
俞三郎心里想的是,兒子一腳踏上青云路,但終究前程未定,不好大肆宣揚,免得被有心人壞事,他這一張揚,正好把兒子擋在背后。
許氏對丈夫的決定向來不會反對,但她現在擔憂的是丈夫最近花錢花的太順手了,上梁的酒席會不會又剎不住手。
俞紅豆要是知道她娘的想法,第一反應就得念句“阿彌陀佛”。
以她現在的計數,泥瓦匠工錢七吊錢,沒錯,六天半的工,但是她爹覺得泥瓦匠給了他不少啟發和建議,活干得也利索,一高興給四舍五入了。
磚瓦泥沙,石頭木料大梁等等,零零碎碎的加一起大概得十吊錢。
在縣城買的家具、布料、鍋和鐵器,在興旺鎮上買的缸和瓦罐,這些時日的飯菜錢,加一起得三十多吊。
等搬進去之前,肯定還要置辦一些軟裝,小打小算也得個三四吊。
一吊錢等于一兩銀,眼下近五十兩銀子就沒了,相當于分家只得了三畝地半片山。
然而她爹一點節制的意思都沒有,還在那興致勃勃的掐著手指列請客名單和菜單。
“咱村里現在總共一百五十六口人,算上里正和其他親朋好友,一桌十個人,得二十桌酒菜?!?
“不能滿打滿算,怎么得預備個二十五桌的菜份出來,有幾桌還得備好點?!?
許氏點頭,丈夫算得明白,村里人吃席,一般都是通知全村,除非是世仇,不然沒幾個不來的。
俞紅豆想著她爹最后那句備好點,估摸著應該是給哥哥預備的,甭管有沒有人來,總歸備下點好,于是也跟著點頭。
俞三郎見妻女不像剛才面容嚴肅,輕笑一下繼續往下算。
“菜色咱們不用太出奇,免得村里人送禮為難,一般村里規矩是四涼四熱兩湯,葷素各半,咱們再加兩個甜菜,湊個十全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