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家村眾人忙著提前收糧的時候,其他府城此時卻是一片混亂。
起因還是不知從哪傳出的,初九會降下暴雨,甚至可能引發大澇的消息說起。
眾人剛得知這謠傳時,無一不是笑說只是個謠言,當不得真。
可直到討論暴雨一事的人越來越多,更甚者有人去糧鋪大肆購糧,以及糧鋪的糧食漲到天價后。之前不相信的那些人,才不得不慌亂起來,可為時已晚,如今天價的糧食也不是想買就能買得到的。
在所有人當中,最為惶恐不安的莫過于那些,兵強且未有亂民暴亂的各地府城的普通老百姓了。
畢竟,對于他們這些看天吃飯的莊稼人來說,每一顆糧食都關系到他們的生死存亡。
如果暴雨真的如傳聞所說那般降下,而他們又來不及收糧,那么在這個災難不斷的年景里,他們基本上可以說是沒有活下去的希望了。
正當他們還在猶豫到底要不要相信會有暴雨降臨,并提前搶收糧食時,從城里來的那些權貴們已經強勢的幫他們做出了決定。
原來,當暴雨的消息傳開來后,眾人對此事的態度各異。
有的人覺得無風不起浪,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想法,于是提前囤積了大量的糧食;而另一些人則對這個消息持懷疑態度,等到他們想要購買糧食的時候,卻發現市集上的糧鋪已經沒有大量的糧食可購買了。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勛貴人家便想到了他們城外的村子。
相互之間關系較好的權貴們經過一番商議,決定派遣府邸中的人手前往鄉下收購糧食。
對于普通百姓而言,權貴們的勢力強大,他們根本招惹不起。
即使內心再不愿賣出糧食,但面對權貴們的壓迫,他們也不得不妥協。
要是激怒了權貴們,恐怕連自己和家人的性命都會受到威脅。
而那些原本就發生過暴亂的府城,在得知暴雨這一事件后,局勢變得愈發混亂不堪。
本來就欺壓百姓、貪污腐敗的官員們,為了自身的生存,甚至不顧及百姓的死活。
他們不僅私自加收賦稅,還在城中強行搶奪民女進入府邸,整日尋歡作樂。
這些遭受迫害的百姓心中充滿了怨念,終于在一個夜晚,聯合其他人趁著守城士兵不備,悄悄地打開了城門,將城外的流民放了進來。
一時間,整個城中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熊熊大火燃燒著房屋商鋪,濃煙滾滾,遮天蔽日,百姓們驚慌失措地四處逃竄,哭喊聲、求救聲響徹云霄。
一群群流民闖進府衙肆意搶奪財物,殺戮府中衙役與奴仆,鮮血染紅了地面。
這座曾經人潮擁擠的熱鬧城市,如今變成了人間地獄,到處都是悲慘的景象……
與此同時,京城也未能幸免謠傳的暴雨所帶來的各種混亂。
商鋪關門歇業,百姓們收拾好包袱,拖家帶口聚在城門口鬧著要出城。
而在朝堂之上,原本就已經因為皇位爭奪,而暗流涌動的局勢變得更加緊張。
那些已經站隊各個皇子的眾大臣們,此時更是為此事爭論不休,互相指責造此謠言的是對方之人。
每當有大臣站出來舉薦某一位皇子去平息城中的混亂時,其他皇子一派的大臣們便會立即跳出來,出聲質問和干預。
他們言辭激烈,互不相讓,甚至有人開始學家中婦人破口大罵,整個朝堂頓時變得烏煙瘴氣。
混在眾大臣中的柳尚書眾人,默默地看著眼前的這一幕。
他們看著同朝的官員們完全不顧及百姓們的生死,只為了自己所支持的皇子而爭論不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悲哀。
君非明君,臣也非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