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騎兵輕重騎兵的比例大約也是這個比例。
實踐出真知,既然人家已經用戰績證明了這個比例是對的,王燁自然就打算按照這個比例配置。
所以六百燕云騎還需要四百的重甲騎兵!
這四百重騎兵哪里去找?
王燁在騎兵兵營,發愁的就是這個事情。
“韓兄認為燕云騎如何?比西夏精騎如何?”王燁問韓世忠,沒有顧盼自雄,沒有自夸自矜,真心實意的問,韓世忠在西軍呆了五年,對西夏很了解。
馬麟去了羅州城,跟著郝思文去做右軍二營副指揮使;
山士齊就在濟州島,跟著孫安做權指揮使;
王進入駐了隔壁的步兵兵營,做了預備役都指揮使,負責預備役的訓練,自然也有梁山來的資深教頭,協助訓練日常的軍陣、器械使用等;
史進沒有去做副指揮使,而是被王進留在了身邊,理由是還需要歷練。
金槍手徐寧還有潑韓五韓世忠則是被王燁留在了身邊,暫時在這燕云騎之中,任都頭。
“寨主不要多禮,喊我韓五就好,燕云騎世間精銳,天下絕頂,就是和西夏精銳騎兵相較,也絕對是更厲害的。”
“跟鐵鷂子比如何?”王燁問道,在韓世忠說但是之前,王燁先開口問。
“鐵鷂子”——西夏最著名的騎兵,有著三千人的重騎兵軍團,分為十隊,每隊300人,隊有隊長,擔任隊長的“皆一時之悍將”。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在戰斗中“以鐵騎為前軍,乘善馬,重甲,刺斫不入;用鉤索絞聯,雖死馬上不墜。遇戰則先出鐵騎突陣,陣亂則沖擊之;步兵挾騎以進”。
《宋史·兵志》四記載:西夏“有平夏騎兵,謂之‘鐵鷂子’者,百里而走,千里而期,最能倏往忽來,若電擊云飛。每于平原馳騁之處遇敵,則多用鐵鷂子以為沖冒奔突之兵”。
在金國騎兵還沒有開始橫掃這片大陸的時候,鐵鷂子大概就是騎兵戰斗力的天花板了!
韓世忠略微沉吟,又看了看訓練騎射的燕云騎,拱手回道,“如果是三十年前的鐵鷂子,大略是比今日的燕云騎要強,如今的鐵鷂子,倒是不好評判了,只是鐵鷂子是重甲鐵騎,沖陣破陣極強,燕云騎騎射無雙,正面鑿陣不免可惜。”
“鑿陣是最后的手段,死傷必重,燕云騎適合追擊,適合護翼步兵,適合做斥候,唯獨不適合正面沖陣。”王燁皺眉說道,這也是王燁心心念念具裝鐵騎的原因。
徐寧在旁邊聽的真切,開口說道,“沖陣用重裝步兵也可,正面戰場勝了,燕云騎用作追擊也是極好的。”
打造具裝鐵騎是大工程,而在很多時候,不成規模的具裝騎兵又不能達成既定的戰略目標,這樣就很容易造成重大的戰略損失。
“倒是忘了,徐教師家傳鉤鐮槍,就是應對具裝鐵騎的。”
“寨主說笑了,具裝鐵騎哪里是那么好應對的,重騎兵沖鋒,勢不可擋,單匹戰馬就有千斤重,可不是什么兵都能坦然面對必死的局面的!”徐寧苦笑道。
重裝騎兵貴,自然有貴的道理。
這么說吧,就是再厚重的軍陣,面對具裝騎兵沖鋒,也必然是死傷慘重,只有兩三層的軍陣擋住了具裝鐵騎的沖鋒勢頭,后面才可以用步兵去弄死重裝騎兵,至于鉤鐮槍,不過是方便鉤馬蹄的一種手段罷了,如果真的能應對具裝騎兵,俺徐寧又為何是一區區教師,禁軍又為何是以長槍,大斧,大刀為主要兵器。
鉤鐮槍應對騎兵,只有他們速度降下來,或者是特殊地形埋伏才成,曠野平原無用的,哪里就是專門應對具裝鐵騎的了?!
韓世忠自然也是明白的,“應對騎兵,神臂弩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