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如果從頭開始說,那就得從年前楊志到東京汴梁開始說~
咱們閑言少敘,只說這楊志到了東京,原本一擔家財足以脫罪,只是運氣不好,碰上了高太尉被趙官家罵了,心情不好~
而高太尉之所以被趙官家罵,原因也簡單,年前正是趙官家定下招安梁山意向的關鍵時期,心中自然是有些不爽的,而高太尉又撞在了槍口。
因為對梁山實力有了充分認知,趙官家在不招降已經(jīng)不行的情況下,自然是半推半就的就同意了招降梁山。
題外話,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宋徽宗趙官家是個昏庸的亡國之君,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趙佶是個聰明的人,不聰明的人也不可能在藝術上有那么大的成就。
同樣的,我們可以說這個人沒有擔當,不適合做皇帝,輕佻荒唐,但是我們不能說親政十余年的趙官家缺政治智慧,實際上政治手段,甚至眼光,趙官家也都是有的。
雖然不多~
從蔡相的三起三伏就知道,趙官家是個權力游戲玩的挺六的明白人~
而這個明白人,自然也明白,梁山如今勢大,已經(jīng)不可制,于江山社稷而言,招安,然后等這個到處樹敵的梁山自己被人打死最好···
養(yǎng)虎為患,此時為時已晚。
這想到錯過了最好的剿匪時機,第一憤怒對象自然是時文彬這個鄆城知縣,然后自然就又想起來了正努力降低存在感的高俅。
原本高太尉兵敗,趙官家已經(jīng)氣消了,畢竟本就是自己強行安排做太尉,以分權童貫的,對高俅領兵的本事,趙官家是有逼數(shù)的。
如今不知道哪里又傳來的風言風語,只說若不是朝廷仗義,派高俅這運輸大隊長送了一波甲胄裝備,梁山是沒法擴軍,然后順利打下高麗的···
是可忍孰不可忍,趙官家有氣,然后看高太尉不順眼自然就正常了。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然后楊志就是這么個情況下一頭撞在了高太尉的槍口上,原本財物根本不夠脫罪,又把聞煥章送的金磚拿出來,才落得個無罪之身~
此處冷知識,送禮一定要一次送到位,千萬不要把錢財分兩次送,這樣只會把事情辦的更遭。
想楊志原本不想跟梁山有牽扯,錢財分了四分之一給楊邦乂,見者有份嗎,也做封口之用。
結果就是楊志落了個身無分文,流落東京的下場。
又不好拉下臉去尋楊邦乂借錢,畢竟他也不算富裕,能活著等到春闈已經(jīng)是不錯了,除了那筆黃金~
唉,堂堂七尺男兒,豈能這么的不講口齒。
楊志心想自己畢竟在東京也是做了幾年制使的,親朋故交也是有的,借點錢財周轉一下,然后以圖東山再起,問題不大。
很明顯,楊志對自己的人緣有了錯誤的認知,而且對人走茶涼這句話的認知也不夠深刻。
所以最后,一文錢難道英雄漢,楊制使只能在東京城賣家傳寶刀。
然后不知道是他命蹙,還是牛二命不好,這喝了酒的牛二就命中注定遇到了正自神傷的將門之后~
然后就是大家熟悉楊志賣刀的故事了,說楊志祖?zhèn)鲗毜兜暮锰幍谝患炽~剁鐵,刀口不卷,第二件叫“吹毛得過”,都被牛二一一證實。只第三件叫“殺人不見血”,不好當場驗證。
然后牛二一心想霸占楊志的寶刀,于是百般刁難,楊志忍無可忍,便一刀殺了牛二,然后到官府自首。
看水滸,有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說著大家貪贓枉法,但是《水滸》里的法制觀念可謂是極好的~
就像高俅想弄死林沖,都是走的陷害的手段,而不是直接弄死,或許枉法,但是終歸都是講究法律的。
所以殺人償命這種事情,自然也不會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