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寶是不是找到作戰的理由且不說,只說如今的遼東戰場,已經打成了一鍋粥。
遼國大軍和金國的騎兵,在遼東通州附近打的亂七八糟的,讓人看不清楚。
今天傳來戰報,完顏阿骨打大勝,斬首十余萬。
明日又是完顏斜也被殺,首級傳首各處,反正亂七八糟的沒個頭緒。
參戰的人太多,雙方都搞不清楚交戰的實際情況,畢竟五六十萬大軍,鋪展數十里,又分兵好幾處,這種情況下,局部戰場打贏打輸的,實在是不好說。
只能說這個世界讓王燁越來越看不懂了,原本的護步達岡之戰遼國應該差不多是十余萬正經部隊,然后帶上后勤民夫,號稱七十萬的。
結果人家現在真的照著七十萬的標準,動員了這么大規模的部隊,后勤上牛羊都是一群一群的趕過來,再加上原本就有的遼國控制下的遼東各城池的糧食補給,還真讓人家給整成了這般規模的出征。
別的不好說,只看交戰的陣線一直在往東北方向推,那應該是遼國占優勢的。
“遼國不是優勢,而是完顏阿骨打在暫避其鋒?!?
給出這個判斷的是李助,最近一段時間李助很忙,畢竟打起來之后的情報數量和需要傳遞的及時性,不是尋常時候。
王燁自然是信李助的,只是金國和遼國打的如何,那是以后的事情,眼前對梁山來說最重要的是解決這一路遼國偏師。
附馬蕭特末,林牙蕭察剌帶領的數萬部隊,這倆人王燁都不熟,許貫忠評價這倆人忠心耿耿,其他沒了,大哥李助則評論的更詳細一些,“少才略,好享受,無軍略干才,駙馬蕭特末性格溫和守禮,林牙蕭察刺刻薄無恩,易怒暴躁···”
也就是說,這是兩個相當業余的戰場統帥選手,王燁不知道自己是被天祚帝小瞧了,還是人家有什么咱看不懂的布置。
但是這么兩個統帥,統領著四萬六千部隊過來,真的是讓人看不懂。
部隊構成倒是還可以,其中有八千宮帳軍,一萬二千征召的京州軍,還有兩萬多的就是燕云地的漢兒部隊了。
說到漢兒部隊或者說遼地漢軍,那就得說道說道了。
遼國的漢軍,其制基本承襲唐末五代的軍制,而又有所變通。
五京州縣民戶,男子壯者皆兵,丁籍和兵籍是一致的。
丁男或選充禁軍或充州縣地方兵,未被簽發者在鄉充鄉兵。與中原不同的是,鄉兵也隸兵籍。禁軍、方鎮兵的組織編制與五代、宋國大同小異,亦有廂、軍、指揮、都等單位。
五京州縣都有漢軍禁兵駐防。
劃重點,丁籍和兵籍一致。
看明白了嗎,遼國的套路真的是全民皆兵,這也是天祚帝能動員數十萬大軍的基礎,人家是真的治下的青壯都是兵的。
而遼國軍隊中漢軍的比例很高,這是必然的,因為遼國漢族的人口規模是很大的。
遼國總人口千萬,其中漢族占一半,是的,就是占了一半人口,大約有近五百萬,然后契丹族大概三百多萬,也就是遼國,契丹是第二大族,而不是第一。
這也就是為什么遼國的軍制、行政制度,都繞不開漢人的原因,作為明面上如今的東亞第一強國,又不能把漢人都攆出去,那不是自斷一臂,那是腰斬,甚至去漢化的難度系數都很高。
遼國行政上是南北院制,就是為了統治漢族,從遼太宗開始采取“因俗而治”的統治方式,實行分治漢人和契丹人、南北兩面官的兩院制。
并且改幽州為南京、云州為西京(遼國有五京,上京臨潢府,中京大定府,東京遼陽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
遼設南面官和北面官雙軌官制,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