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古今,亦或者如今的梁山上下,總覺得騎兵比步兵厲害。
畢竟訓練培養一個騎兵的花費,大概是步兵的五六倍,所以總感覺騎兵和步兵戰斗力不在一個水平線上,那應對騎兵最好的就該是騎兵。
在王燁看來,這是一種方式,但是未必是最優解。
王燁也是懂步兵的,要知道如今號稱梁山第一營的陷陣營,便是王燁一手開掛組建的。
而陷陣營一開始就是梁山各步兵營的標準模板,各軍都是學陷陣營的軍陣布置以及日常訓練的,所以王燁固然是【騎將】,但是步兵統領王燁也是略懂。
看著不顯山露水的,實際上王燁是個六邊形戰士來著。
而王燁學到的騎兵作戰第一課,就是騎兵不可擊堂堂之陣。
翻譯一下就是騎兵作戰,要避免攻擊已經準備好的步兵方陣。
舉例說明,陷陣營面對大部分騎兵軍陣的推演,都是優勢的,尤其正面作戰的情況下,便是如今梁山最強的虎豹騎,陷陣營也能打出至少一換一的戰損比的。
面對輕騎兵,精銳步兵更是不懼的,甚至還能保持相當大的正面戰斗力優勢。
大宋在立國之初,便因為先天不足問題,沒有騎兵,所以就研究了一整套的步兵應對騎兵的方式,尤其神臂弩出現之后,方式更多樣一些。
總體就是長武器,弓弩,重甲步兵這一套。
當然大宋目前應對騎兵的實戰效果不佳。
只是如此便全盤否定了大宋的步兵戰斗方式?
或者說否定了以步兵應對騎兵的可行性?
還是說作為燕云騎的都統制,看不到梁山前軍步兵?
無論哪種,對史文恭來說,都不應該犯這種錯誤。
“步兵射程神臂弩可以保持百步左右的有效射程,而騎兵騎射,固然拋射能有近百步射程,但是準確以及威力都是不足的,只能殺傷無甲的普通軍隊。”
“騎射真正的有效殺傷大部分是十五步到二十五步,像金國的重箭,更可以說是貼臉破甲射箭的一種方式,所以步弓的射程是絕對優勢的。”王燁解釋道。
要知道步弓的射程本就是比騎兵優勢的,畢竟在地上總是比馬上好發力的。
如果是奔跑的戰馬上射箭,就是有點弓箭相對速度加成,也不會體現出多少的射程優勢,因為沖鋒的方向問題,朝著軍陣沖鋒那叫鑿穿,是另外一個故事,而且箭矢離弦的速度和戰馬的沖鋒速度是差不少的。
便是后世出名的蒙古鐵騎,真正厲害的也不是射程優勢,是紀律,是組織能力。
騎兵的作戰方式中騎射固然厲害,但是正面沒那么強的,所以不必真的就吹上天。
大部分騎兵的作戰方式中,是有步射的方式的。
像蒙古騎兵是兩張弓的,一張是步弓,一張是騎弓,所以騎兵下馬射箭本身并不是多奇怪的事情,也能說明,步弓確實射程是優于騎弓的。
對步兵來說,尤其是弩出現以后,影響更大。
弩從漢朝開始改良并大規模裝備部隊開始,就已經改變了農耕民族和草原騎兵之間的戰斗生態。
“師兄也當多讀些兵書,書中便有許多故事的,當年李陵在浚稽山遭遇到單于主力,五千步兵被匈奴三萬多騎兵包圍。便是將軍隊駐扎在兩山之間,以大車作為營壘,領兵沖出營壘擺開隊伍,前排持戟和盾,后排用弓和弩。”
“匈奴見漢軍人少,徑直撲向漢軍營壘。李陵揮師搏擊,千弩齊發,匈奴兵應弦而倒。匈奴軍敗退上山,漢軍追擊,殺匈奴兵數千。”
“神臂弩比漢朝大黃弩更好用,當年能做到的,現在沒理由做不到。”
“精銳步卒打騎兵實際上一點不虛的,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