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梁山來說,管理中心的遷移,是必然的選擇。
當初選擇濟州島,是為了方便勾連各處。
也是因為這里是梁山真正騰飛,發家的地方,開發最成熟,是梁山的重要糧食產地、貨物集散地、經濟中心、政治中心,養馬、練兵、鍛造的主要場所。
而王燁年初沒有同意從濟州島搬走,主要是因為考慮到琉球,甚至后續南洋攻略的事情。
而如今南洋攻略暫緩,轉而進入遼東,那自然的就該“遷都”開城或者楊州了。
當然這事不是一兩天能辦的,便是這群人議定,王燁拍板,那也是需要時間慢慢去做的。
而王燁今天那么好說話,也讓其他人心中一動,便有舅舅韓浩起身說道:
“此番百姓上山,各處衙門官吏多是各處推舉,天然分野,多有不妥處。且良莠不齊,一朝權在手,為禍百姓亦有之,如今各處步入正規,開春三月,舉辦掄才大典如何?”
王燁略略思索,繼而點頭。
推舉換個說法,叫察舉也行,既然被歷史驗證為淘汰的,自然是不合適用的。
說是掄才大典,實際是給朝廷面子,不然說是科舉也可以。
皺眉想了想,王燁補充道:“朝廷太學多的是候補官,可以跟朝廷商量一下,看能不能送些過來?”
大宋齊王的官方身份有用,而自己手里的實在權力,又保證自己不太會悲劇,那自然的就可以想著法的弄些實際上的好處。
“如此甚善。”韓浩點頭道。
這里只能說個意向,具體的肯定是后續有詳細文書,對韓浩來說,提出這個事情,并且能負責這個事情就可以。
當然,只是確定意向,那也足夠讓在場諸人躍躍欲試了。
韓浩出列說的掄才大典,讓另外一個舅舅呂好問有些尷尬。
科舉,實際是禮部管的~
一場科舉有多大收益?
呵呵,便是不徇私舞弊,只說政治影響,那一科選才,可都是主考官門生的,天然的巨大政治影響力。
可是王燁似乎并不在意,上下嘴皮一碰,這是就落到了韓浩手上。
要知道梁山上層高官六部與各州知州不說,下面的好多縣衙官吏,可本身就是出于梅花韓氏的,影響力巨大,便是不結黨,便已經是黨了。
只是王燁不說,呂好問也只沉默,好在禮部也不是只管“科舉”的。
待韓浩落座,呂好問起身道:“終歸是要有我安東都護府自己的人才的,官學、縣學、蒙學三級學政體系,業已于濟州島試行,大略妥當,計劃于明年推廣于梁山治下各處,只一事尚需君上定奪~”
有些話,點到為止,畢竟大家都是拐著彎兒的實在親戚。
而且呂好問的稱呼也很有意思,王燁是大宋齊王,那自然是不能照著陛下、官家的稱呼,而一般王爺稱呼也不合適,畢竟人家那就是個榮養的稱呼,稱呼齊王關系遠了些。
官員稱呼,位高者稱公,賢者稱君,所以君上這個稱呼就很有意思。
只能說文人腦子里面事都多,想的也多。
“舅舅且講。”王燁笑道。
王燁稱呼上就很不講究,從王燁外公娶了呂公弼(呂公著生呂希哲,孫呂好問)之女那里算,韓浩、韓十娘、呂好問,都是一個輩分,倒是沒亂,所以王燁也不講究那么多,都是舅舅。
呂好問微微搖頭一笑,繼而正色道:“若是以君上三年義務教育算,這花費不少,第一年大略便是三百二十萬貫。”
三百多萬貫一出,滿座皆是一驚。
呂頤浩皺眉道:“前些時日度支的時候,呂侍郎可是沒算出這么大的數。”
呂頤浩看向蔣敬,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