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江村辦了長桌宴。
全村的婦女媳婦都參加了做菜。
二百家的廚房是熱氣騰騰。
二百個廚師,拿出了各自的看家本領(lǐng)。
這就是有名的“長桌宴”。
傳說很早以前有親朋好友翻山越嶺來到寨子里,由于寨子里人太多,很難做到去每家每戶做客拜訪鄉(xiāng)親,寨子人家又很想表達(dá)自己的熱情好客,因此,寨子里主事的苗王就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即每家每戶都親自做上各家拿手好菜,每家一至幾桌,統(tǒng)一擺放到寨子里開闊的地方,按順序一路擺下去,這樣就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長桌宴。
長桌宴是土家、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與隆重禮儀,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在以往的傳統(tǒng)中通常用于接親嫁女、滿月酒等重要節(jié)日才會舉行。現(xiàn)如今多用于村寨聯(lián)誼宴飲、迎接重要客人的活動。一邊是主人座位,另一邊是客人座位。主客相對,敬酒勸飲并對酒高歌。
每家出一張桌子,一共是200張桌子。全村1000多人就餐。就是八十多歲的老太太,也被扶到了桌邊,參加宴會。
長桌宴是生活在黔桂交界的山區(qū)村民沿襲千年的傳統(tǒng)習(xí)俗,每遇到紅白喜事時,全村男女老少都會一起吃“長桌宴”。
每戶出一張桌子,兩壇酒,四碗菜,八個櫈子。
當(dāng)向東看到這場面時,驚訝過后,忙拿來了攝像機(jī),拍攝下來。
之后,這個拍攝任務(wù),就交給了江山。
向東是客人,必須上桌喝酒。
到了時間,二百多張桌子,排了三百六十米長,形成了一個長龍。
每家每戶,都端出了自己做的菜,放到了長桌上。
客人會從頭走到尾,每一家的菜嘗一口。表示客人很喜歡吃主家的菜。
每家一口,二百家,就是四百口。
要是等到走完,向東的肚子非得有七個月的身孕。
幸好江山提前給他通了氣。
“每一桌,不用吃菜,你用筷子點(diǎn)一下,也就過關(guān)了。 ”
于是,向東每走一桌,就用筷子點(diǎn)一下。
點(diǎn)完之后,留下一個紅包。
紅包內(nèi)的錢不多,二十塊。
等到向東再一次回到了江山家的桌邊,大爺爺便下令,“長龍動起來! ”
命令一下,人們都吃了起來。
男男女女,端著酒杯,串桌起來。
看哪家的菜好吃,大家都去嘗一嘗。
哪家的酒好喝,大家都去倒一杯。
宴后,會有人總結(jié)。
那些桌子上的菜沒動多少的人家,就會被人說笑。
特別是那掌廚的人,就會列為最差廚師。
不過,很多的菜都是相同的,就分誰的手藝好了。
江山家中,請了隔壁村的廚師,也就是大河鄉(xiāng)第一民廚掌勺。
所以他家的菜很受歡迎。
有農(nóng)家小炒肉。
農(nóng)家小炒肉可謂是江村美食一絕,
豬肉選自江村土生土長的本地黑毛豬。
配以桂州本地青辣椒進(jìn)行爆炒,
不僅爆香味辣、肉質(zhì)細(xì)嫩,
還兼具麻辣鮮香、滑嫩適口的特點(diǎn)。
裝了一個大瓷盆,有小臉盆那大。
向東特喜歡吃。但是,他又裝秀氣。
結(jié)果,向東只吃了五口,那一盆的農(nóng)家小炒肉就沒了。
向東怨氣地看著江山,“你吃了十多口。 ”
江山說,“在長桌席上,你得搶!否則,湯都沒你的。 ”
向東這才開竅,放過尊嚴(yán),加入搶食的隊(duì)伍中。
所以,他的第二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