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間求道者甚眾,但真正能夠明了道心的又有幾人呢?
恐怕大多數人都只是一味的埋頭修行,直到最后也不明白自己所求為何,渾渾噩噩的過完這一生,更休談什么榮登仙道了,簡直是癡心妄想。
心若不通,不靜,不明,安敢承其厚重。
坦白而言,許仙雖然機緣之下得元清道人授法,卻沒想著成仙做祖。在他想來,成仙終究是一件虛無縹緲的事,仿佛遙不可及。
唯一的一點企望大概就是能夠伴在白素貞的身邊吧,替她遮風擋雨,與她共同走完這一程,完成這段廣傳千年的曠世愛戀,但仔細想想,自己真的有這種資格嗎?
猶記得原本的劇情當中,白素貞于青城山中修煉成道,是黎山老母的徒弟,后又得到觀音菩薩的指點,來斷橋之上尋找千年前的恩人,甚至連腹中的幼子都是文曲星君轉世,哪怕是水漫金山,造下諸多殺孽,法海如此恨她,最終的結果也不過只是在雷峰塔下關押了二十年罷了。
而修士一個閉關往往就是千百年的時光,滄海桑田,二十年的時間實在算不了什么,這樣的懲罰簡直輕微的過分了。
如今想來,能與這么多諸天仙佛打交道,甚至處處受到無形關照,她的身份又真的只是一條普通的山間小白蛇那樣簡單嗎?這話說出來連他自己都不會相信。
這樣的白素貞,身后必定有自己所不知道的身份吧,而僅僅是一介凡人的自己又憑什么得她傾心相愛,就只是為了報恩嗎?
如果只是這樣的話,一切的一切不還是未曾改變嗎?許仙還是那個許仙,故事還是那個故事,結局依舊。
至少讓自己有資格陪在她的身邊吧,然而若道心不明,修為不精,一切都是空談。
九娘看著面前神色不斷變幻,表情復雜的許仙,眸中不禁露出幾分擔憂之色,或許此時對他而言,談道還太早了些。但心中轉念間卻又想道,自己的道又是什么呢?雖然已經修煉數百載光陰,卻仍舊未能尋找到答案。
余暉靜灑,黃昏無聲,許仙靜靜站在桂樹下,心思久久難平,但若修道便意味著從此常伴青燈古卷,歸隱山林,以鹿為友,與鶴為朋,共清風明月相伴,成為苦修士,修行不就成了一種負擔?
倘若要他徹底拋下這世間種種,拋下情仇愛恨,真的有那樣的決心嗎?
不,他自問是絕做不到的,世間大道三千,這或許是別人的道,卻非是他許仙的道。
回想前塵,往日種種情景如浮光掠影,一一在眼前浮現,燈紅酒綠,恩怨情仇,任千般滋味,剪不斷,理還亂。
這滾滾紅塵,俗世萬種,絕難割舍,我輩本是紅塵中人,又怎能不被紅塵所擾?
酒色財氣,皆我所愛,無非我自行我道罷了!
這一路行來,不問往昔如何,亦不管前路多艱,但求問心無愧而已。
求道,求道,求得無非是個逍遙而已。
念及此處,許仙頓時覺得胸中如除郁壘,冥冥中仿佛除掉一層無形的枷鎖,渾身莫名輕松許多,目光望向遠處青空,綿綿無垠,那就是未來。
視線最終落到公孫默身上,道“請公孫先生教我護道之法!”心中卻再無半點疑慮,我所走過的道路,便是自己的道。
公孫默望著面前的許仙,心中更是驚訝難言,雖然只是一瞬間,但他卻清晰感知到了眼前這個年輕人心境的變化,從迷茫到堅定,由無助到自信,忽然間像是換了一個人。許仙或許還不太明白自己身上所發生的變化,但他卻清楚這意味著什么。
原本他詢問許仙道心為何,本就存了幾分敲打提點的意思,心中并沒對許仙抱太大的希望,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許仙居然真的能夠在短短片刻間明悟道心,又怎能不叫他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