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蕾和陳父趕著這輛裝滿了各種各樣生活物資的牛車,興高采烈地向離老家 30 里外靠近大山的地方駛去,那個地方叫做石頭村。
路上的時候,陳小蕾還偷偷把在煤礦廠買的包子饅頭各拿出五十個塞在背簍里,還有各五只活的生蛋的小雞、小鴨、小鵝!。
最后拿出當初在羊城,用水果換的雞鴨各十只,這是殺好的肉,放在背簍里蓋好,兩個舅爺爺,一個分十只正好唄?。?
陳父是不知道她背簍里拿了多少東西的,自從陳小蕾賺錢后,對待親戚朋友都很大方,從她每次一背簍一背簍東西送給她大爺爺家就看得出來。
陳父是想的很清楚的,如果不是親戚朋友的接濟,自家可能一個都活不下來!
現在自己閨女有能力了,要報答也是應該的。而且陳父算是看明白了,陳小蕾是有成算和大造化的人。!
出門打工沒幾個月賺了一大筆啟動資金,回來擺攤賣衣服,一下就賺了大錢,又買了四件店鋪,救了一個人還是有身份背景的,現在也算是自家的靠山。
最最最最厲害的是——自家閨女好運氣得到了千年人參。
陳父現在對待女兒的態度就是支持她,不拖她后腿。
經過兩個小時的一路的顛簸,他們終于抵達了石頭村。
剛踏入村子,陳小蕾便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
石頭村這里的一切都顯得那么破敗與蕭條,仿佛被時光遺忘在了角落里。
在六七年代,這里更是窮困潦倒到了極致。
整個山村幾乎與世隔絕,四周都是連綿起伏的山巒,崎嶇難行的山路是與外界相連的唯一通道,交通極為不方便。
村里的房屋破舊不堪,大多是用土坯和茅草搭建而成,搖搖欲墜。
村民們穿著打滿補丁的衣服,一年到頭也難得吃上幾頓飽飯。
土地貧瘠,莊稼收成微薄,難以維持基本的生計。沒有電,夜晚只能依靠昏暗的油燈照明。醫療條件幾乎為零,生病了也只能硬扛著或者依靠一些土方子。
孩子們幾乎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大部分人都是文盲。村里孩子去上學都是走到其他村里。
這里仿佛是貧窮的代名詞,貧窮的陰影深深地籠罩著整個山村,讓人感到無盡的悲涼和無奈。
陳父趕著牛車慢慢地從村口駛過,車上裝滿了各種生活用品和農產品。
一個陌生的小孩子看到了這一幕,興奮地奔跑著跟在牛車后面,眼睛緊緊盯著陳父和陳小蕾身上嶄新的新衣服新褲子,眼神中充滿了羨慕和好奇。
而此時,村口有幾位正在納涼的老人注意到了陳父的到來。
他們好奇地詢問陳父要去找哪家。陳父微笑著回答說是去自己的舅舅家,并報出了舅舅的名字。
其中一位老人不禁好奇地問道:“你是陳家村的人吧?怎么感覺你現在和以前不太一樣呢?。 ?
的確,自從經歷過靈泉水的神奇改造后,陳父和陳母仿佛煥發出了第二春一般。
他們的外表變得年輕許多,看起來就像是三十來歲的人,原本的白發也逐漸變黑,整個人散發出一種活力與朝氣。
這種變化讓村里的人們都感到十分驚訝和好奇。
咯吱嘎吱,陳父把牛車停在了一座房子前面。里面的人聽到動靜,呼啦啦出來一大群人。
“舅舅(舅爺爺),舅媽舅奶奶.......!”陳父和陳小蕾趕緊下車迎過去叫人。
走在最前面的是兩個舅爺爺和舅奶奶。
他們都骨瘦如柴,身形佝僂,面容憔悴,臉上的皺紋如溝壑般縱橫交錯,那深陷的眼窩里透露出的是歷經無數艱辛的疲憊與無奈。
他們身上的衣服破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