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吳郡。
一隊鐵騎馳騁而過,蠻橫地貫入城內。
“急報!急報!”
他們直沖府衙,匆匆來到孫權的面前,鏗鏘抱拳匯報道:
“啟稟主公,丹陽郡守吳景病逝了。”
吳景拖著病軀,仍舊堅持了大半年的時間。
哪怕孫權已經有了心理準備,臉上仍舊掛著寒霜:
“舅父還是走了啊!”
兄長孫策遇刺,英年早逝。
沒過兩年,吳太夫人便撒手人寰,現在又輪到吳景了。
故人一個個離去,孫權身邊的掣肘越來越少。
可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他難免也會感傷。
“我舅父的部曲,安頓得如何了?”孫權關切地詢問道。
“丹陽郡一切安穩,請主公放心。”信使又拿出一封密信,是朱然送來的。
吳景身體不行以后,孫權便提前派遣朱然前去接管吳景的部曲。
雖說只有幾千人馬,可孫權接下來要做的事,勢必會損害到一批人的利益。
他要收回眾將手中的私兵,把江東的力量凝聚成一團。
孫策的許諾,不會有任何地改變。
但將軍們一旦去世,必須將兵權全部交出來。
孫權這么做,顯得不近人情,可又不得不這么做。
所以丹陽郡絕不能發生動亂,權力的交接,需要平穩地過渡。
孫權看完密信,已經做到心有成竹。
江東的兵制改革,將從這一步開始。
他緊急地召開會議,和群臣商討丹陽郡太守的人選。
眾人各抒己見,有沒有說到孫權的心坎上。
他疲憊地來到偏室休息,并且把吳郡郡守朱治叫了進來。
和朱治相處一段時間后,孫權深深為朱治的老謀深算折服。
他跟隨孫堅和孫策多年,非常了解江東的各種人和事。
“叔父,我應該怎么彌補丹陽郡的空缺?”孫權直言不諱地問計道。
“主公下嶺南,奪得嶺南七郡,這是天大的喜事。”
“然而,嶺南七大郡守中,沒有一人是宗室,遲早會惹得宗室不滿。”
“主公接下來還要做大事,不能沒有宗室的支持。”
“丹陽郡是大郡,郡守非常顯貴。”
“如果這次還沒有宗室的份,很可能會惹來宗室的不滿。”
朱治娓娓道來,將問題的關鍵點明。
孫權眉頭微蹙,陷入兩難當中。
在宗室和外戚中,能和吳景的聲望匹敵的,大概只有孫賁和徐琨二人。
不出意外的話,孫權應該提拔徐琨為丹陽郡守。
畢竟當初徐琨便是丹陽郡守,后來孫策才替換成吳景。
于情于理,孫權交給徐琨最為合適。
可宗室一邊,也不能一直忽視,否則容易出現問題。
要掌控江東的平衡,屬實是不太容易。
這一次孫權沒有急著做決定,而是書信一封至老家,問了一聲叔父孫靜。
孫靜一直修身養性,不怎么管江東的事。
自孫暠造反被囚禁以后,他更是深居簡出,始終都避嫌。
就連孫權都沒有想到,此次孫靜竟會舉薦孫翊。
也就是孫權的三弟!
他給出的理由,也很充足。
河北袁氏兄弟鬩墻,成為中原的笑話。
孫權身為江東之主,必須做好榜樣!
三國:我,孫仲謀,奸雄瞞不住了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