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以益州刺史、中護軍之職,率軍六萬走上庸,向襄樊而去。
江東的中護軍,是征伐大軍的統帥,職權在一般將軍、都督之上。
孫權勒令周瑜總督襄樊朱然、孫瑜兩路兵馬,合兵十萬討伐李典鎮守的穰城。
穰城是南陽的大城、堅城,張繡的從父張濟,就是被射殺在穰城。
后來張繡成為劉表北藩,曾鎮守穰城,數次擊敗曹軍。
毫不夸張地說,拿下穰城、宛城以后,便能控制整個南陽。
周瑜率大軍走上庸,自然是為了偷襲。
曹操的關注點,都在西征上。
南陽雖然有曹仁、李典鎮守,可防備沒有想象中那么嚴密。
畢竟江東的主力,都部署在漢中一帶。
為掩護周瑜偷襲,孫權以魯肅為右護軍、董襲為左護軍。
二將率軍佯攻江淮,牽制張遼、樂進的兵馬。
孫權自己也沒有閑著,直接親率十萬大軍,出陳倉道進攻陳倉。
他已經和徐庶商量過作戰的計劃,也就是佯裝奇襲關中聯軍的后方,麻痹曹操。
江東奪取陳倉后,便有路徑進擊三輔之地了。
孫權三路兵馬的配合,可謂是天衣無縫。
而且還能為關中聯軍造勢,影響曹操對聯軍的判斷。
孫權出陽平關,席卷武都,十萬大軍浩浩蕩蕩。
太史慈所向披靡,輕而易舉占據陳倉。
汧縣、渝麋、雍、杜陽等縣,望風而降。
孫權倘若向東進軍,那就是三輔之地的右扶風了。
馬超駐扎的槐里,也在進軍的路線上。
只不過孫權是一個信守盟約的霸主,他沒有趁勢偷襲關中諸侯。
而是向西進軍,兵鋒直指漢陽郡。
涼州刺史韋康嚇得瑟瑟發顫,采取堅壁清野的戰略固守冀縣。
西州大地,羌氐時常為亂。
不管是地方百姓還是郡吏,應對兵災都輕車熟路。
冀縣被打造得固若金湯,防御力量相當鞏固。
歷史上馬超向張魯借兵,有楊昂萬余兵馬助陣,進攻八個月才攻破冀縣。
孫權舉十萬之眾攻城,兵威甚盛,非是馬超、楊昂之流所能匹敵。
韋康出身京兆韋氏,是真正的名門望族。
他知道憑借城內的幾千兵馬,根本無法守住冀縣。
關中聯軍又占據長安,斷絕了冀縣和朝廷的聯系。
明眼人都知道,冀縣成為了孤城。
韋康為了穩住軍心,派遣別駕閻溫出城求援。
還搞得興師動眾,大張旗鼓。
閻溫淚別親眷,剛跑出城立即茫然了。
天下之大,他能去哪里求援?
甘寧巡視時,發現閻溫蹤跡,將其逮捕,送到孫權軍帳前。
孫權望著閻溫,好言相勸道:
“今成敗可見,足下為孤城請救而執于人手,義何所施?”
“若從孫某之言,告訴城內守軍,曹操無法派來援軍,即可轉禍為福。”
閻溫爽快地答應下來,剛到城下他立即變了臉面:
“曹公大軍不過三日至,諸君共勉之!”
城中守軍皆泣,大呼曹公萬歲。
甘寧要斬閻溫,怒而執刀。
孫權伸手攔下,從容笑道:
“這是幫助我攻城的義士啊,怎么能殺呢?”
江東圍城四天、五天、六天,孫權天天派人前去搦戰。
城內的守軍越來越絕望,士氣越來越低落。
到了第七天,孫權覺得時機成熟了,鏗鏘下令道: